热门搜索
消息中心
无消息通知
全部已读
\n
今年7月,达人孵化MCN机构彦祖文化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创始人朱亮表示,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达人矩阵完善,包括自孵化、达人签约、供应链打造等几方面。
\n今年7月,美妆 MCN“草莓星球”完成由悦普集团投资的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目前草莓星球已经签约了20多位粉丝在百万级别的腰部达人,有100家左右的美妆个护资源。
\n《2020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我国的MCN机构已经达到了20000+,在MCN行业加速淘汰的当下,一个被资本市场认可的MCN机构,必然具备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在MCN普遍唱衰潮下,这些获得融资的MCN机构再一次为MCN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也一度程度上折射出MCN行业正在经历快速的积累沉淀与升级迭代,形成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
\n近年来,不少VC/PE机构向MCN机构伸出了橄榄枝,如红杉中国投资了二咖传媒,华映资本投资构美,辰海资本、芒果文创投资了李子柒背后的运营公司微念科技;另一边,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入局,腾讯投资了小象互娱,阿里系资本湖畔山南投资了李佳琦所在的运营机构美ONE。
\n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MCN行业融资数量分别为165、136、79、35起,整体呈下降趋势。艾媒咨询表示,随着MCN机构业态成熟,资本进场不似往年火热,投资整体呈现规模缩小、早期融资为主的特点。
\n从2018年至今,MCN投资范围广泛,短视频、直播、游戏、区块链各有涉及。从今年获得融资的MCN机构来看,直播电商、产业和供应链等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
\n在网购需求以及网红经济的带动下,电商直播的市场空间不言而喻。研究表明,电商变现跃居为机构的重点营收方式,占比达46%,电商直播成为MCN机构布局的重点,也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2019年下半年,彦祖文化从达人短视频内容平台转型成为达人直播电商带货孵化平台,并结合市场选择了母婴直播作为主营赛道,彦祖文化也在今年7月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融资。
\n有观点认为,MCN经历了“兴趣化”的1.0时代,“职业化”的2.0时代,正在走向3.0的“产业化”时代,“产业化”的特征体现在消费产业开始和内容深度结合,“产业化”能力成为生死门槛,也成为资本市场考验MCN机构的一大指标。
\n101名师工厂和飞呀文化获得融资便是佐证。今年6月,泛教育领域网红名师MCN平台“101名师工厂”宣布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由北塔资本领投,蓝象资本跟投;今年7月,地产垂类MCN品牌飞呀文化完成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鼎佑资本。
\n在MCN寻求多元化转型的路口,直播电商将成为MCN机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下,电商直播领域还处于“货带人”的阶段,供应链的搭建成为直播带货的核心竞争力,不少供应链MCN也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
\n比如,2020年2月28日,二手奢侈品直播电商渠道品牌妃鱼获得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核心竞争力为其二手奢侈品供应链,其后端的供应链控制能力也吸引不少资本关注;网红数字营销公司无锋科技于3月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无锋科技已打通全平台渠道,本轮融资将深耕直播产业链,优化网红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并拓展电商直播MCN。
\n虽然MCN机构在短视频红利、网红经济、直播卖货等一片唱好声中快速崛起,但资本市场却没有给予一呼百应的热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极为谨慎。
\n有观点认为,资本市场最近半年多对MCN概念的追捧是严重夸大的。许多人或许早已意识到了这种夸大,只是迫于形势随波逐流而已。无论如何,这种没有道理的追捧应该永远结束。从实践中来看,MCN面临内容监管趋严、成本提升、过度依赖头部主播、增长红利消失、平台政策收紧等诸多压力。
\n第一,投入成本增大。随着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内容的创意越来越成为MCN机构关注的重点。多数内容制作者选择增加产品成本以期达到更好的内容效果,但这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物料、创意等成本。
\n第二,对头部主播依赖严重。一方面,MCN机构对头部主播依赖比较严重,但从实践来看,头部KOL复制困难,如涵复制不出第二个张大奕,美ONE也没有第二个李佳琦,这也造成了大部分MCN机构造血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头部KOL与MCN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头部网红议价能力高,部分MCN机构对于红人管控能力不够,这也造成了MCN机构存在潜在的风险。
\n第三,红利消失。当下,互联网红利已经接近了天花板,当MCN规模达到一定量级后,进一步获取流量成为了最大的难题。互联网内容更迭加速,网络红利也快速交替,行业对于未来MCN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n第四,监管加剧。曾有59.2% 的MCN机构从业者表示平台政策风险是当前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近年以来,诸如“办公室小野”易拉罐爆米花、乔碧萝“萝莉变大妈”等事件激起网络舆论,MCN孵化的红人侵权盗版现象屡禁不止,随着主管部门加剧对内容行业的管控,MCN机构也必将迎来严管。
\n可以看出,随着MCN行业更多负面信息披露,信息鸿沟渐渐被拉平,这场MCN的狂热运动或许也该告一段落了,一场关于MCN的大逃杀将在所难免。
\n\n
本文转载自传媒独家(ID:cmdujia),已获授权,版权归传媒独家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summary:"产业化的特征体现在消费产业开始和内容深度结合。",date:"2020-07-31T17:35:00.000+08:00",category:"case_study",origin:"传媒独家",thumbnail_url:"https://cf.dtcj.com/b991b147-150b-49d1-9ebc-bb0d65225f4a.jpg",thumbnail_from:"视觉中国",author:"唐瑞峰",enable_live:!1,live_state:"pending",likes_count:0,video:null,tags:[{id:2514,name:"直播带货"},{id:2484,name:"营销"}],topic_exist:!1,user_favorite_status:!1},paragraphs:[],noMore:!1,historyTime:null,latestTime:null,live_state:"pending",isSetup:!1,advertisements:[],liked:!1}产业化的特征体现在消费产业开始和内容深度结合。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一家MCN机构一年烧掉380万元,拥有抖音1000万垂直剧情类粉丝,但最后却没盈利,无奈决定解散团队。
亏完五百万以后,晴矢关闭了自己的短视频MCN公司,那是今年的3月份,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时候。
接到MCN解散消息前两天,公司还在照常网络会议讨论新项目,自己还没有去公司报道,他就突然就失业了。
近期,MCN机构屡屡爆出解散新闻,甚至有报道称超过200家MCN公司有倒闭迹象。虽然唱衰MCN的声音此起彼伏,但这依然尚未阻止资本对MCN市场的热潮。从去年的灰斑马、五月美妆和小象互娱,到近期的彦祖文化、草莓星球、飞呀文化等等,接连多家MCN机构先后获得融资再次引发业界的思考。
自从去年开始,MCN便成为资本市场眼中的“香饽饽”,与MCN沾点概念的公司都不缺投资机构的疯狂砸钱。
随着电商直播产业的爆发,李佳琦、薇娅、李子柒等“带货网红”频频出圈,风暴传导到了市场,又一批MCN加快了自身的资本化进程。
今年2月,二手奢侈品直播电商渠道品牌“妃鱼”已经完成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五岳资本和经纬中国共同领投,老股东君联资本跟投,本轮融资由奕秋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目前妃鱼在全国近10个城市建立了数十个直播间,自营主播近60位,其中月销百万的主播达到一半以上。
今年4月,直播电商服务机构“构美”宣布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华映资本、道合资本,跟投方为姚记科技。目前,构美主要的业务包括电商直播、短视频、供应链管理和全案营销,定位为品牌的新流量服务商。
今年5月,吃鲸MCN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安徽百舟互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吃鲸MCN是一家TikTok代运营及MCN机构,主要服务于TikTok,业务包含TikTok代运营、企业培训和TikTok MCN ERP等。
今年7月,达人孵化MCN机构彦祖文化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创始人朱亮表示,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达人矩阵完善,包括自孵化、达人签约、供应链打造等几方面。
今年7月,美妆 MCN“草莓星球”完成由悦普集团投资的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目前草莓星球已经签约了20多位粉丝在百万级别的腰部达人,有100家左右的美妆个护资源。
《2020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我国的MCN机构已经达到了20000+,在MCN行业加速淘汰的当下,一个被资本市场认可的MCN机构,必然具备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在MCN普遍唱衰潮下,这些获得融资的MCN机构再一次为MCN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也一度程度上折射出MCN行业正在经历快速的积累沉淀与升级迭代,形成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
近年来,不少VC/PE机构向MCN机构伸出了橄榄枝,如红杉中国投资了二咖传媒,华映资本投资构美,辰海资本、芒果文创投资了李子柒背后的运营公司微念科技;另一边,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入局,腾讯投资了小象互娱,阿里系资本湖畔山南投资了李佳琦所在的运营机构美ONE。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MCN行业融资数量分别为165、136、79、35起,整体呈下降趋势。艾媒咨询表示,随着MCN机构业态成熟,资本进场不似往年火热,投资整体呈现规模缩小、早期融资为主的特点。
从2018年至今,MCN投资范围广泛,短视频、直播、游戏、区块链各有涉及。从今年获得融资的MCN机构来看,直播电商、产业和供应链等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
在网购需求以及网红经济的带动下,电商直播的市场空间不言而喻。研究表明,电商变现跃居为机构的重点营收方式,占比达46%,电商直播成为MCN机构布局的重点,也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2019年下半年,彦祖文化从达人短视频内容平台转型成为达人直播电商带货孵化平台,并结合市场选择了母婴直播作为主营赛道,彦祖文化也在今年7月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融资。
有观点认为,MCN经历了“兴趣化”的1.0时代,“职业化”的2.0时代,正在走向3.0的“产业化”时代,“产业化”的特征体现在消费产业开始和内容深度结合,“产业化”能力成为生死门槛,也成为资本市场考验MCN机构的一大指标。
101名师工厂和飞呀文化获得融资便是佐证。今年6月,泛教育领域网红名师MCN平台“101名师工厂”宣布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由北塔资本领投,蓝象资本跟投;今年7月,地产垂类MCN品牌飞呀文化完成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鼎佑资本。
在MCN寻求多元化转型的路口,直播电商将成为MCN机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下,电商直播领域还处于“货带人”的阶段,供应链的搭建成为直播带货的核心竞争力,不少供应链MCN也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
比如,2020年2月28日,二手奢侈品直播电商渠道品牌妃鱼获得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核心竞争力为其二手奢侈品供应链,其后端的供应链控制能力也吸引不少资本关注;网红数字营销公司无锋科技于3月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无锋科技已打通全平台渠道,本轮融资将深耕直播产业链,优化网红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并拓展电商直播MCN。
虽然MCN机构在短视频红利、网红经济、直播卖货等一片唱好声中快速崛起,但资本市场却没有给予一呼百应的热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极为谨慎。
有观点认为,资本市场最近半年多对MCN概念的追捧是严重夸大的。许多人或许早已意识到了这种夸大,只是迫于形势随波逐流而已。无论如何,这种没有道理的追捧应该永远结束。从实践中来看,MCN面临内容监管趋严、成本提升、过度依赖头部主播、增长红利消失、平台政策收紧等诸多压力。
第一,投入成本增大。随着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内容的创意越来越成为MCN机构关注的重点。多数内容制作者选择增加产品成本以期达到更好的内容效果,但这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物料、创意等成本。
第二,对头部主播依赖严重。一方面,MCN机构对头部主播依赖比较严重,但从实践来看,头部KOL复制困难,如涵复制不出第二个张大奕,美ONE也没有第二个李佳琦,这也造成了大部分MCN机构造血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头部KOL与MCN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头部网红议价能力高,部分MCN机构对于红人管控能力不够,这也造成了MCN机构存在潜在的风险。
第三,红利消失。当下,互联网红利已经接近了天花板,当MCN规模达到一定量级后,进一步获取流量成为了最大的难题。互联网内容更迭加速,网络红利也快速交替,行业对于未来MCN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第四,监管加剧。曾有59.2% 的MCN机构从业者表示平台政策风险是当前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近年以来,诸如“办公室小野”易拉罐爆米花、乔碧萝“萝莉变大妈”等事件激起网络舆论,MCN孵化的红人侵权盗版现象屡禁不止,随着主管部门加剧对内容行业的管控,MCN机构也必将迎来严管。
可以看出,随着MCN行业更多负面信息披露,信息鸿沟渐渐被拉平,这场MCN的狂热运动或许也该告一段落了,一场关于MCN的大逃杀将在所难免。
本文转载自传媒独家(ID:cmdujia),已获授权,版权归传媒独家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