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国民品牌卷入“豪门恩怨”,娃哈哈未来该往哪走?
国民品牌卷入“豪门恩怨”,娃哈哈未来该往哪走?

豪门恩怨升级,亲兄妹也难过金钱关。

胡笃之

鲸商

2025.07.17

图片来源: 哇哈哈官网

近日,“娃哈哈继承者们的豪门争夺战”2.0版本正在上演。

娃哈哈集团现任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被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继盛(Jerry Zong)起诉。这三人自称是宗馥莉同父异母的弟妹,他们正寻求一项禁令,阻止宗馥莉处置汇丰银行账户内的资产,并追讨其父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信托权益。

没想到,在民营企业家优秀代表宗庆后去世一年后,以家族财产争夺的方式被爆出有“私生子”,这一意外情况,不禁让网友感慨:宗老形象“塌坟”。

自父亲去世后,宗馥莉已接手父亲名下包括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启力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目前,宗馥莉已于去年8月接手父亲名下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29.4%。

如今另外三名子女的“横空出现”,围绕高达18亿美元的信托资金向宗馥莉发起诉讼,也让娃哈哈再度陷入舆论漩涡。

中国最大饮料帝国的家族之争,现在就被这起遗产官司,撕开了一个口子,谁才是娃哈哈的继承者?娃哈哈又在宗馥莉的带领下,有了怎样的成绩呢?答案,或许还需时间揭晓。

“自私”是“福气”?

简单来看,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原告(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主张,即宗庆后2003年通过汇丰银行设立离岸信托,承诺每人分配7亿美元资产,总额21亿美元。

在宗庆后离世后不久,宗馥莉从信托内取出了110万美元,所以这3名原告要求冻结宗馥莉名下18亿美元账户资金,并追索2023年转出的110万美元损失。

不过,2019年,宗馥莉通过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家族财产,并对父亲宗庆后在境外投资的公司股权进行确权。

此次事件爆发后,宗馥莉的律师团队对此强烈反对。宗馥莉的律师称,宗馥莉不接受这些证据,而且宗庆后并没有向她发出指示。

并且,近日还有相关媒体报道宗馥莉的亲戚认为她从小就自私。但笔者认为,自私的另一层意思是她从小就能维护好自己的利益,边界清晰。甚至董明珠也被骂过六亲不认,因为拒绝给亲戚走后门还被亲哥踢出了所谓的“族谱”。所以有些时刻,自私自利,六亲不认——成功女人的必备素质。

再看宗家复杂的关系,公众的过往印象中,“布鞋首富”宗庆后的家庭关系简单,只有他和妻子施幼珍、独女宗馥莉。

宗庆后的原配是施幼珍,二人在1980年5月1日结婚,1982年宗馥莉出生。媒体给宗庆后妻子施幼珍的评价是,为人低调、端庄秀丽、性格温和,是个幕后英雄。

而另外一个人物,杜建英,出生于杭州,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系,1991年,杜建英放弃国家干部身份,从杭州医学光学仪器厂辞职,应聘进入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网传这3名原告就是宗庆后和杜建英非婚生的孩子,在国内他们是非婚生子,但他们在美国是合法的。

杜建英的大儿子1989年就出生了,那时候宗庆后还没发大财。这些年杜建英带着孩子在美国读书,还在杭州开了公司。她跟宗庆后一起创业,后来成了荣泰集团的董事。宗庆后给原配施幼珍的女儿宗馥莉成立了宏盛集团,给杜建英那边弄了荣泰集团,两家公司都服务于娃哈哈集团。

其实,在二十多年前,网上就有消息说宗庆后有私生子,不少娃哈哈员工也都心知肚明。宗庆后从来没公开承认过,大家就默认宗馥莉是独生女。

直到2024年8月底,宗庆后去世半年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宗馥莉接手了父亲宗庆后所持的股份,同时出任娃哈哈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公司高层也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宗馥莉才真正全面接手娃哈哈。

此后,在宗馥莉接手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娃哈哈正在经历一场“去娃哈哈”化的变革,引发了外界不小的质疑。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系”有十几家企业、工厂停工,而在停工的企业中,娃哈哈集团前高管杜建英几乎都持有股权。

同时,由宗馥莉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却在不断增加投资建设娃哈哈产品工厂。2025年初,共计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从集团公司转移到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而这一食品公司的最大股东为宗馥莉。也就是说,“娃哈哈”系列商标真正回到了宗馥莉手中。

宗馥莉这一路走来,可谓十分不易。而其带领下的娃哈哈,又有哪些成绩呢?

宗馥莉“变革”娃哈哈

2023年宗馥莉正式接棒,但当时娃哈哈已经10年业绩未突破600亿。经销商流失率高达18%,华北地区终端铺货率跌破45%,90后员工离职率超过30%。

更明显的是,在包装水市场,娃哈哈份额从巅峰期20%以上,降至2023年不足10%,而农夫山泉已超25%。在茶饮、功能饮料等赛道,娃哈哈也缺乏爆款。

面对这种局面,宗馥莉没有选择温和改革,而是直接来个大震荡。

首先是渠道革命。她砸下12亿搞“冰柜战略”,三个月内在一二线城市便利店投放5万台定制冰柜。每台冰柜补贴3000元,条件是娃哈哈产品必须占70%以上的位置。这招确实见效,华东地区便利店覆盖率从51%拉升到78%。

管理制度也被彻底颠覆。那个沿用20年的资历分红制被废除,改成绩效导向的考核体系。改革后,表现好的90后销售能拿到40万年薪,比老员工还高出32%。这下子年轻人的干劲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而针对渠道数字化,宗馥莉带领娃哈哈整合经销商库存数据,实现终端动销实时监测,减少窜货。同时布局抖音、美团等线上渠道,这让娃哈哈在2023年电商营收增长18%,抖音自播占比超30%。2024年,娃哈哈还与美团优选、叮咚买菜合作即时零售。

为了让品牌进一步年轻化,娃哈哈的营销手段更是玩出了花样。AD钙奶跨界联名泡泡玛特,单日销售额就达到6000万。请许光汉当代言人后,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暴涨40亿次。这些操作让娃哈哈在年轻群体中重新刷了存在感。

在产品结构升层面,娃哈哈让老品焕新,推出0糖版AD钙奶、玻尿酸营养快线,切入健康赛道。宗馥莉的KellyOne(独立品牌),主打定制气泡水、果蔬汁。在童装与保健品领域,娃哈哈也有涉足,其探索“儿童健康生态”,推出益生菌咀嚼片、DHA藻油等。在老本行的高端化上,娃哈哈于2024年推出4元+价位天然矿泉水“氧世界”,对标百岁山、昆仑山。

以上的战略调整让娃哈哈2024年营收暴涨,超过728亿元。但这份成绩单在细究之下,增长的成色却需打个问号——其背后潜藏着显著的短期驱动特征。

最大的催化剂是宗庆后的离世。2月份老爷子走了,全民怀旧情绪爆发,淘宝上AD钙奶周销量直接飙升5000%。光是2月份就卖了23亿,这个数字确实惊人。春晚魔术表演中AD钙奶意外露脸,200万箱瞬间被抢光。

次月,农夫山泉陷入舆论漩涡,诸多消费者偏向娃哈哈,三四线城市的渠道商开始回流。宗馥莉趁热打铁,拿出近亿元做经销商返利,渠道压货量激增40%。

但这种增长模式是否可持久呢?情怀消费总有降温时,压货也不等于真实销售。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高速增长的表象下,管理短板已开始显现。

可以看出,娃哈哈的改革仍是道阻且长,荆棘丛生。

娃哈哈的“内忧外患”

从目前的业绩来看,娃哈哈的新品尚未在市场掀起波澜。KellyOne占比仍不足1%。这可能是因为该品牌定位模糊、受众不清晰、广告语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相关。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缺乏明确的指引,从而降低了购买欲望。

娃哈哈推出的“电敬”苏打水、“娃小宗”无糖茶等新品,在2024年新品营收仅占总营收的1.7%,市场份额仍较低。这是因为无糖茶赛道竞争尤为激烈,东方树叶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娃哈哈需通过差异化突围。尽管“娃小宗”以4元亲民价切入,但包装设计和品牌认知仍需强化,且复合茶等创新面临小众化风险。

按品类来看,气泡水层面,有元气森林等持续挤压;在功能饮料上,有东鹏饮料抢跑;在传统纯净水上,有农夫山泉等强悍竞争者。而娃哈哈的高端水“氧世界”面临消费者认知壁垒。这些都导致其新品市场反馈不高,加之现有渠道之间的资源争夺激烈,娃哈哈的新品“试探”就更加困难。

不难看出,娃哈哈的业绩依旧主要靠传统瓶装水和AD钙奶。

并且,根据国际品牌价值评估机构GYBrand发布的信息,娃哈哈2024年销售营销费用占营收的21.7%。若按其2024年营收约700亿元计算,其销售费用约为150亿元左右。这个数字并不低,或许还与经销商的奖励机制变化相关。2024年娃哈哈针对业绩增长表现突出的经销商,合计发放奖励近亿元,且营销端一线员工工资增长31%,这都表明其营销费用有明显增长。

另一方面,舆论的风向千变万化,娃哈哈也需十分警惕。2025年5月,消费者发现部分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生产,引发广泛关注。娃哈哈随后发布公告称,因代工期间发现个别批次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已于2025年4月终止与今麦郎的合作。

当然,除了以上业务层面的压力,宗馥莉的一系列“雷霆措施”还面临着来自“老臣”们的挑战。宗馥莉将商标转让至个人控股公司、压缩国资股东收益的行为,进一步激化了与国有股东的矛盾。这种“去旧部化”策略虽能快速推进改革,让不少“老臣”不满。

总之,娃哈哈的转型是中国传统快消巨头“大象转身”的缩影。宗馥莉需要在家族纷争、管理层动荡、外界竞争激烈的挤压下,加快产品创新、优化渠道结构,并通过数字化和国际化打开增长空间。这并非易事,但国民品牌的蜕变,仍值得持续聚焦。

 

本文转载自鲸商(ID:bizwhale),已获授权,版权归鲸商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4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8000+消费者调研、100+专家智囊、3000+家企业的深度剖析为基石,从八大维度解码市场本质,于六大视角锚定未来趋势。这份20万字的专业报告将成为消费产业迭代的“晴雨表”,也会是企业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长动能的战略指南。
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