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为什么运动女性的衣柜里,瑜伽裤越买越多?
为什么运动女性的衣柜里,瑜伽裤越买越多?

面对运动服这一“实用品类”,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深化,并不是单纯跟风大牌,而是追求舒适与性价比的平衡。

Nora

精练GymSquare

2025.05.19

图片来源: pexels

当轻便舒适的瑜伽裤代替裙子占领衣柜,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发现,虽然裤子的体积变小了,数量却买的更多。

通常情况下,女性倾向于在换季或年末促销时购买新衣。而对于一个运动爱好女生来说,重复洗涤带来的消耗、技能的提升、身材的变化、社交的需求、或只是想换个心情,都可以成为买新装备的理由。

运动的强黏性极大催化了购物欲望。将健身裤穿上街的新时尚——Athleisure(运动休闲风)不止「替代性趋势」,而正在变得更高频、更细分、更专业,酝酿出一门「更大」的生意。

瑜伽裤大不同

「为了运动,我一年买了30条新裤子。」32岁上海白领Yuna整理衣柜时发现,即使每日健身裤通勤,精美裙装早已落灰,她在服饰上的消费不减反增。

与其他任何品类的服饰一样,当健身服需要适应各种场景,功能与设计也需要不断迭代,更专业、更细分。

最先考虑的是裤子的基础属性——长短、厚薄、材质。

健身裤有着明显的季节性,短裤或偏薄的长裤适合阳光热辣的盛夏,中等厚度的长裤适合凉爽的春秋,更厚更高腰的长裤则能在冬天保护「老寒腿」。

选购时,秋冬的厚款健身裤买大一码更舒适;而春夏的瑜伽服面料比较轻薄,可以买正常码或者尝试小一码,贴身更能凸显身材。

从时尚搭配的角度,五分长度的骑行裤,以及脚踝上5cm的长裤,更显腿长。

健身裤的面料与材质,有着更深的学问。

目前大部分瑜伽裤是混合材质,包括氨纶、棉纱、毛纱、锦纶、涤纶、牛奶丝、莫代尔、亚麻、速干等等,代表着不同的功能,且难以兼得。

面料中增加更多莱卡(氨纶纤维制成),会更有弹性且柔软;若运动经常出汗,应该选涤纶成分高的;若希望日常穿着更亲肤,可以找棉比例更高的款;加入再生羊毛或美利奴羊毛,则能加强面料的跨季性能。

部分弹性较强的裤子还宣称能优化臀部线条,起到提臀线的效果。不过这样「支撑性佳」的裤子往往也更厚,且有较大可能性随着洗涤不断变松,逐渐失去效果。

从场景来看,各种强度的运动项目对健身裤的需求也截然不同。

喜欢跑步、骑行等户外有氧运动的健身者,希望裤子更吸汗更耐磨,动起来贴合皮肤不掉档。更进阶一步,最好是能给肌肉提供保护与支撑的「紧腿款」。

力量训练、CrossFit选手,更偏好在腰腹有加厚设计的leggings,塑形的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腹部核心稳定性。

而瑜伽、普拉提的练习者,则需要裤腿有更好的弹性与延展性,柔软亲肤无束缚。面料不好的服装,会在伸展运动的时候变形、走光、撕裂,干扰练习的心境。

上述几类项目对健身裤的性能要求逐渐降低,从前往后可以兼容——可以穿着骑行裤去做CrossFit,但很难想象穿着瑜伽裤去跑马拉松。

「深色显瘦,浅色显大。」从时尚角度,面料的颜色和拼接组合提供了多样的搭配可能性。

黑/深色系更易搭配,适合通勤,上身可以搭配各种T恤、衬衫、西装外套;浅浅的莫兰迪色系看上去更夏天,更运动,在阳光下更出挑。

侧面的镂空设计可以瞬间拉长腿部比例;网纱拼接的款式,就像給腿部打上「修容」。

还有一些夸张的撞色和图案设计,大面积色块,不同材质的拼接和不规则的剪裁,则更适合周末、度假,或者一些含有拍摄的特别活动。

为什么越买越多?

一个重要趋势是,健身服的消费频率正在不断提升。

工作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的前提下,更为轻便舒适的运动服走出了健身房,全方位占领日常场景,成为搭配的一部分。

Lorna Jane直接将产品取名为「all day」

英国第一个高档运动休闲服饰网站Hip & Healthy创始人里德评论:「以前,人们去健身房时,总是穿着汗津津的宽大T恤。现在,人们开始穿上合身的休闲服,在餐厅、健身馆和办公室间来回切换。」

而十年前,运动服「外穿」还曾被视作不礼貌、不体面的表现。

2011年,MSN网上旅游杂志曾将加拿大温哥华市评为世界上穿着第3差的城市。部分原因得归咎于温哥华市民太爱穿瑜伽裤。

「温哥华满街上,到处可见这种裸露赘肉的服装。除非在一个小时内即将练瑜伽,最好能将瑜伽装收藏在家里,勿穿到街上。上街还是应该穿正常的长裤。」MSN记者松格(Vivian Song)这样写到。

图源:shopsvelte.com

时至今日,在大城市的马路上看到穿着紧身裤的女性,已不会令人意外。

不仅为了运动,在品牌间的积极合作联名,与明星带领的潮流下,运动休闲装得以出现在由礼服、西装主导的正式场景中。

2020年12月,英国新生代流行歌手Dua Lipa因穿着一件来自Richard Quinn与Moncler Genius合作款的花哨leggings,搭配相配的图案羽绒夹克引发关注。她也是热爱穿着紧身裤参加各类演出活动的明星之一。

图源:Instagram

出于社交目的,每天参加团体课程的健身者,需要每天「变身」。

GymSquare 早先发布的文章《健身服,也是健身者的身份标签》中提及,功能性的考量后,消费者在遇见志趣相投的陌生伙伴时,或也会产生某种身份认同的喜悦。

例如,lululemon作为一种中产、新潮生活方式标签,出现在更多办公楼、商圈的人群中。在CrossFit馆子里,adidas、Nobull、Reebok则几乎是硬核爱好者心照不宣的选择。

而一个健身房(尤其是团体课程)社群中,几乎每日见面的「练友」们,在选择运动装备时,也希望彰显自己的个性。

「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有时跟小伙伴约着一起买同款很开心,但在训练时又不太希望跟别人撞衫。」CrossFit爱好者边边表示,她会提前一天将衣服放在床头,尽可能避免连续两天穿重复的颜色。

在此基础上,更高的运动频率,也大幅提升了衣物「消耗」的速度。

「早上晨练,午休或者下班有空的话再约一节团课,那么我包里至少要准备2套衣服。」Yuna表示,在上海40度高温的日子,她平均每天要更换3-4套运动服。

于是,仅仅穿着几小时就落入洗衣机的健身服们,经历着比普通休闲服更频繁的拉扯、摩擦与水洗,使用寿命也会更短。

买瑜伽裤更冲动还是更理性?

健身服饰赛道,正在随着运动爱好者的增多,以及训练年份/经验的增长,不断拓宽加深。供给端的迭代更新,与市场需求的日益膨胀相辅相成。

一个现象是,价位更高的专业运动品牌,正打造越来越细的功能性分类。

注重研发的lululemon,目前已拥有align、instill、wunder under、wunder pace、base pace等系列,以及Everlux、Nulu、Evonatural、Luon、Mesh And Coolmax、Luxtreme、Silverescent、Rulu、Swift、Natural Blend等11种材质,其中多数为专利面料。

图源:lululemon

反观主打时尚的Lorna Jane,Sweaty Betty,Alo Yoga,以及国内Maia Active、VFU等新兴品牌,即使短时间不具备突破性研发能力,一方面积极拥抱着「大牌代工厂」,另一方面也努力在基础版型加入原创设计,或在配色上推陈出新。

图源:Maia Active

而对于运动服这个「实用品类」,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深化,并不是单纯跟风大牌,而是追求舒适与性价比的平衡。

「经过这么多年的亲身实践,觉得几十块到上千的瑜伽服,体验感没有那么夸张的差异,所以现在更多关注自己穿着舒服以及练习内容,不会太在意品牌。」拥有十几年瑜伽经验的Sandy表示。

从消费频率和金额上看,爱上运动,似乎使人变得「冲动」。

但从功能需求来说,随着健身者不断进步变得「pro」,更知道自己缺什么、要什么,买的更多,也未尝不是一种更「理性」的消费。

 

本文转载自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已获授权,版权归精练GymSquare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4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8000+消费者调研、100+专家智囊、3000+家企业的深度剖析为基石,从八大维度解码市场本质,于六大视角锚定未来趋势。这份20万字的专业报告将成为消费产业迭代的“晴雨表”,也会是企业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长动能的战略指南。
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