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消息中心
无消息通知
全部已读
\n 网红“厕所炸弹” 图源:小红书 一个卖酸奶的商家,踏踏实实卖酸奶不好吗? 左一个“男友力”,右一个通“畅”,为什么非得把酸奶和功效强行挂钩? 因为整个食品饮料行业都在逐渐功能化,而且Blueglass也需要在消费下行时,用功效来填满中产越来越不愿意付的溢价。 毕竟,一杯动辄45块的酸奶,前有新锐希腊酸奶品牌们前仆后继,后有茉酸奶、酸奶罐罐这些相对低价品牌虎视眈眈。 想要让中产们依然愿意支付这个价格,同时让更多人愿意拉新买单,做功效可能是品牌为数不多的出路。 所以为啥Blueglass非得剑走偏锋? 这要看它正处在怎样的市场竞争格局。可以说是白热化竞争,前有狼后有虎,唯一占的中产人群优势还在走下坡路。 先来看它的竞品一号——一只酸奶牛。 据窄门餐眼,一只酸奶牛的客单价只有14.31元,现有门店数量900家,一线门店很少,大多数位于新一线城市,二线及以下也均有分布,一直到五线城市。 选址上,商场店虽为主,但乡镇店、学校店等也有分布,整体面向的还是新青年与学生等人群。 图源:一只酸奶牛官网 再来看它的竞品二号——茉酸奶。 对手很强劲,去年还被君乐宝投资了。茉酸奶的门店量更多,发展速度更快,现在有1546家。 多次被诟病的“贵”也在客单价上有所体现,其客单价比一只酸奶牛整整高出10元,在24.26元,几乎可以再多喝一杯酸奶牛了。 高客单也体现在城市、选址分布上,相比一只酸奶牛,茉酸奶的城市分布等级更高,选址分布中商场店占比也更高。 图源:视觉中国 但是这两家的数据,在完全自营,主打一线的Blueglass面前,都不够看。 主打一个高端的Blueglass,虽然只有175家门店,但是客单价来到41.64元,客单价是一只酸奶牛的将近三倍,是茉酸奶的近两倍。 城市等级上,Blueglass一线城市门店占比超过80%,新一线城市只有不到15%,更下级的城市只有零散店铺。选址分布上,商场店占比73%以上,基本就是为商场而生。 相比另外两家,它的门店目前还是全直营模式,门店数量少且没有加盟。 这意味着Blueglass的门店需要有更多的盈利能力以负担总部成本,且目前并不能像锅圈、蜜雪冰城等转型“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方式盈利,这也是它想尽一切办法追求高客单价、高毛利的原因。 另一方面,从门店选址类型、客单价与城市等级分布上看,Blueglass从未也不想远离中产。 相比小县城更加重视克重、更加重视原料的消费者,中产更迷恋概念与功效,有更充足的消费能力,更容易为信仰充值。 图源:blueglass官网 话说回来,品牌切功效是真的有效。 毕竟是做人性的生意,直戳肺管子,破圈很容易,消费者也真的愿意去买单。 比如这款“壮阳酸奶”刚推出时,我同事第一时间就屁颠屁颠儿购买了。 更厉害的是,他不但买了,还在同事间、各种微信群里,甚至朋友圈里自发主动分享。 他喝过第二天,我们纷纷问他的用后体验,只见他抿嘴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酸奶壮阳管用还是不管用,其实不重要。 社交货币与八卦是信息快速传播的高效元素,这是Blueglass能够快速出圈,甚至快速“翻车”的关键。 毕竟,没有女性可以拒绝美相关的话题,更没有男性说自己不行。 就像我的同事成为了自来水,这种极具话题性的产品,就像一股裹挟着争议和八卦的旋风,让消费者变都变成了免费的媒介和广告。 而且最重要的是,无论这种功效产品到底管不管用,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回答都会是偏正向。 这可能也是品牌更诛心的伎俩:这么好的产品都用了,你要还是不行,那是产品不行还是你不行? 更何况,你还花了4、50块钱,如果只买了一杯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酸奶,那绝对是纯纯大冤种。 这或许解释了,Blueglass为什么要剑走偏锋。 不论壮阳还是畅通,都是极具流量的话题词,既满足了一些窥私欲,又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话题,这都为产品带来了天然的流量。 网红“壮阳酸奶” 图源:小红书 食品的功能性,已经成了近年来高价产品的必备法宝,仿佛食品如果只能吃就不是好产品一样。 前有电解质水,在全民都在发烧的时候拼命蹭热点,仿佛成了退烧药。 后有西梅汁,讲自己畅通、促排。最后被发现,其实是加了泻药。 食品为什么都热衷于讲自己的“功效”? 主要还是为了卖高价。 食品饮料,大家做着做着就会同质化严重,就会进入价格战。 想跳脱价格战的泥淖,证明功能就成了新选项,尤其在健康概念盛行的当下。 这种所谓的功能,大都以暗示呈现。 在国家相关法规下,常规食品饮料不能宣称健康功能,能宣称健康功能的产品叫保健食品或特殊用途食品,尤其独立的国家标准与生产备案批文,而市面上大多暗示功能的食品,都不具备这种资质。 在广告法的限制下,产品的竞争也变成了功效暗示的“征文大赛”。 谁的暗示能够打到消费者心坎里,谁的营销能够出圈,谁与功效的联系紧密,谁就能获得一片蓝海,谁就能卖出产品以外的“功能性溢价”。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网 不得不说,Blueglass是会营销的,很会抓住目标人群心中的“兴奋点”。 它的产品花花绿绿,造型极富层次感,可以说是把油画画布铺在了杯子壁上。 但其实,认真观察过产品与门店的酸奶制作流程就会发现,这是为消费者精心营造的艺术氛围。 店员一个空杯拿来,先用一个类似笔刷的工具,以酸奶和各色原料为颜料在杯壁上抹一圈,随后才是将调制好的酸奶倒进去。 图源:小红书 这样的好处是,不论最后的酸奶是什么颜色和状态,杯壁上都是层次分明色彩错落。 这也非常精准的打中了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于美食美器的要求,磨砂玻璃效果的杯壁下层次分明色彩饱满的酸奶,谁不爱。 酸奶的杯壁面向的是一线消费者的体面,这和畅通、壮阳都异曲同工。 泻药与春药的营销点是充分满足了一线人群的健康焦虑,精准的人群聚焦了精准的兴奋点,从而能够反向放大与解决。 你焦虑的健康问题,被品牌以极具暗示性与煽动性的词语表达出来,让你不但喝了酸奶,还感觉解决了自己的健康问题。 小说里,经常会有一种名叫“大力丸”的灵丹妙药,宣称吃了以后就会力大无穷,武功盖世。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东西,这都是江湖骗子的愚人把戏。 而今天的酸奶,就多少让人嗅到了“大力丸”的味道。 本文转载自沥金(ID:Finding_Gold),已获授权,版权归沥金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n
锁死一线和中产,不坑穷人
\n\n
\n
\n
\n
营销有三宝:争议、焦虑和洗脑
\n\n
\n
“功能”成了摇钱树?
\n\n
人群精准,氛围感与情绪价值拉满
\n\n
\n\n
想跳脱价格战的泥淖,证明功能就成了新选项,尤其在健康概念盛行的当下。
图片来源: pexels
先看上图,暗示意味满满,乍一看感觉不像在买酸奶,而是在药店。
Blueglass又是谁?
它,是高端现制酸奶,中产白领的最爱;它,曾因为主打健康却高糖高脂肪糖而被吐槽;它,还凭借“畅”系列产品直接爆火出圈。
还要什么痛快茶,一杯畅酸奶顶呱呱。小红书网友甚至给这款产品起了个花名:厕所炸弹,坑里开花。
网红“厕所炸弹” 图源:小红书
一个卖酸奶的商家,踏踏实实卖酸奶不好吗?
左一个“男友力”,右一个通“畅”,为什么非得把酸奶和功效强行挂钩?
因为整个食品饮料行业都在逐渐功能化,而且Blueglass也需要在消费下行时,用功效来填满中产越来越不愿意付的溢价。
毕竟,一杯动辄45块的酸奶,前有新锐希腊酸奶品牌们前仆后继,后有茉酸奶、酸奶罐罐这些相对低价品牌虎视眈眈。
想要让中产们依然愿意支付这个价格,同时让更多人愿意拉新买单,做功效可能是品牌为数不多的出路。
所以为啥Blueglass非得剑走偏锋?
这要看它正处在怎样的市场竞争格局。可以说是白热化竞争,前有狼后有虎,唯一占的中产人群优势还在走下坡路。
先来看它的竞品一号——一只酸奶牛。
据窄门餐眼,一只酸奶牛的客单价只有14.31元,现有门店数量900家,一线门店很少,大多数位于新一线城市,二线及以下也均有分布,一直到五线城市。
选址上,商场店虽为主,但乡镇店、学校店等也有分布,整体面向的还是新青年与学生等人群。
图源:一只酸奶牛官网
再来看它的竞品二号——茉酸奶。
对手很强劲,去年还被君乐宝投资了。茉酸奶的门店量更多,发展速度更快,现在有1546家。
多次被诟病的“贵”也在客单价上有所体现,其客单价比一只酸奶牛整整高出10元,在24.26元,几乎可以再多喝一杯酸奶牛了。
高客单也体现在城市、选址分布上,相比一只酸奶牛,茉酸奶的城市分布等级更高,选址分布中商场店占比也更高。
图源:视觉中国
但是这两家的数据,在完全自营,主打一线的Blueglass面前,都不够看。
主打一个高端的Blueglass,虽然只有175家门店,但是客单价来到41.64元,客单价是一只酸奶牛的将近三倍,是茉酸奶的近两倍。
城市等级上,Blueglass一线城市门店占比超过80%,新一线城市只有不到15%,更下级的城市只有零散店铺。选址分布上,商场店占比73%以上,基本就是为商场而生。
相比另外两家,它的门店目前还是全直营模式,门店数量少且没有加盟。
这意味着Blueglass的门店需要有更多的盈利能力以负担总部成本,且目前并不能像锅圈、蜜雪冰城等转型“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方式盈利,这也是它想尽一切办法追求高客单价、高毛利的原因。
另一方面,从门店选址类型、客单价与城市等级分布上看,Blueglass从未也不想远离中产。
相比小县城更加重视克重、更加重视原料的消费者,中产更迷恋概念与功效,有更充足的消费能力,更容易为信仰充值。
图源:blueglass官网
话说回来,品牌切功效是真的有效。
毕竟是做人性的生意,直戳肺管子,破圈很容易,消费者也真的愿意去买单。
比如这款“壮阳酸奶”刚推出时,我同事第一时间就屁颠屁颠儿购买了。
更厉害的是,他不但买了,还在同事间、各种微信群里,甚至朋友圈里自发主动分享。
他喝过第二天,我们纷纷问他的用后体验,只见他抿嘴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酸奶壮阳管用还是不管用,其实不重要。
社交货币与八卦是信息快速传播的高效元素,这是Blueglass能够快速出圈,甚至快速“翻车”的关键。
毕竟,没有女性可以拒绝美相关的话题,更没有男性说自己不行。
就像我的同事成为了自来水,这种极具话题性的产品,就像一股裹挟着争议和八卦的旋风,让消费者变都变成了免费的媒介和广告。
而且最重要的是,无论这种功效产品到底管不管用,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回答都会是偏正向。
这可能也是品牌更诛心的伎俩:这么好的产品都用了,你要还是不行,那是产品不行还是你不行?
更何况,你还花了4、50块钱,如果只买了一杯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酸奶,那绝对是纯纯大冤种。
这或许解释了,Blueglass为什么要剑走偏锋。
不论壮阳还是畅通,都是极具流量的话题词,既满足了一些窥私欲,又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话题,这都为产品带来了天然的流量。
网红“壮阳酸奶” 图源:小红书
食品的功能性,已经成了近年来高价产品的必备法宝,仿佛食品如果只能吃就不是好产品一样。
前有电解质水,在全民都在发烧的时候拼命蹭热点,仿佛成了退烧药。
后有西梅汁,讲自己畅通、促排。最后被发现,其实是加了泻药。
食品为什么都热衷于讲自己的“功效”?
主要还是为了卖高价。
食品饮料,大家做着做着就会同质化严重,就会进入价格战。
想跳脱价格战的泥淖,证明功能就成了新选项,尤其在健康概念盛行的当下。
这种所谓的功能,大都以暗示呈现。
在国家相关法规下,常规食品饮料不能宣称健康功能,能宣称健康功能的产品叫保健食品或特殊用途食品,尤其独立的国家标准与生产备案批文,而市面上大多暗示功能的食品,都不具备这种资质。
在广告法的限制下,产品的竞争也变成了功效暗示的“征文大赛”。
谁的暗示能够打到消费者心坎里,谁的营销能够出圈,谁与功效的联系紧密,谁就能获得一片蓝海,谁就能卖出产品以外的“功能性溢价”。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网
不得不说,Blueglass是会营销的,很会抓住目标人群心中的“兴奋点”。
它的产品花花绿绿,造型极富层次感,可以说是把油画画布铺在了杯子壁上。
但其实,认真观察过产品与门店的酸奶制作流程就会发现,这是为消费者精心营造的艺术氛围。
店员一个空杯拿来,先用一个类似笔刷的工具,以酸奶和各色原料为颜料在杯壁上抹一圈,随后才是将调制好的酸奶倒进去。
图源:小红书
这样的好处是,不论最后的酸奶是什么颜色和状态,杯壁上都是层次分明色彩错落。
这也非常精准的打中了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于美食美器的要求,磨砂玻璃效果的杯壁下层次分明色彩饱满的酸奶,谁不爱。
酸奶的杯壁面向的是一线消费者的体面,这和畅通、壮阳都异曲同工。
泻药与春药的营销点是充分满足了一线人群的健康焦虑,精准的人群聚焦了精准的兴奋点,从而能够反向放大与解决。
你焦虑的健康问题,被品牌以极具暗示性与煽动性的词语表达出来,让你不但喝了酸奶,还感觉解决了自己的健康问题。
小说里,经常会有一种名叫“大力丸”的灵丹妙药,宣称吃了以后就会力大无穷,武功盖世。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东西,这都是江湖骗子的愚人把戏。
而今天的酸奶,就多少让人嗅到了“大力丸”的味道。
本文转载自沥金(ID:Finding_Gold),已获授权,版权归沥金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