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资本加持的临期食品,下一步商机在哪里?
资本加持的临期食品,下一步商机在哪里?

临期产品从野蛮发展阶段过渡到了品牌化运营阶段,并引发了资本的热情押注。

赵纵

全食在线

2022.01.25

图片来源: pexels

在食品消费层面,多年来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保质期问题一直保持着关注和警惕,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更是对产品保质期的新鲜度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刻板”印象,所以那些年里临期食品仿佛是每个商家讳莫如深的存在,就是怕影响自己的信誉度,所以,如何处理临期食品成为很多商家面临的大问题。

对此,《中国糖果》曾在往期杂志中跟踪报道过,大多经销商对于临期食品的处理是返回厂家统一处理,或者是在各自“地盘”买赠或者是打折促销,不过这往往也仅限于一些距保质期还有一两个月的产品,消费者还有选购的余地,并不是那些 十分临近保质期只剩几天的产品。这类产品往往配合常规保质期的产品动销还算不错,对于很多经销商来说也都是常规操作,影响不大。

不过,由于近两年疫情的影响,以及国家提倡节俭的潮流成为风口,临期食品再次成为消费端走红的热点之一。而这里,我们所说的临期食品往往是距保质期只有十几天甚至是几天的产品,在商超卖场等常规消费场景中是见不到的(毕竟商超卖场对于食品上架的保质期是有严格要求的)。那么这些十分“临期”的临期食品又该何去何从呢?临期食品繁荣的背后有哪些因素?而临期食品下一程又该走向何处?

政策加持下的百亿“临期商机”

目前,我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在2020年已达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据阿里数据统计,每年淘宝上,都有210万人在挑选临期食品。某网站搜索“临期折扣”,综合排序第一的商铺粉丝数高达170万,好评率达到了99.4%。

政策方面,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通过,这意味着反对食品浪费不再是道德层面的倡导和号召,而成为法律的硬约束。此外,《反食品浪费法》中还特别提到,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不难看出,临期食品的爆发期已经到来,能否赶上这波红利,或许就见仁见智了。

线下临期食品店的爆发

线下临期商品折扣店以销售临期食品为主,同时覆盖牛奶、酒水、日化等快消品,折扣力度一般是商品正价的3-5折左右。2010年时,这类折扣店便出现在上海周边的街头和社区里,大多是规模较小的小卖店或者夫妻店。但在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后,临期食品忽然站上了“风口”。它从野蛮发展阶段过渡到了品牌化运营阶段,并引发了资本的热情押注。

对此,相关行业专家表示:“近年来,临期食品成为风口与疫情带来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在疫情期间,消费者实地选购的场景正在缩小,因此很多商家的常规备货很容易变成积压库存,从客观来看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临期食品。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形成了一种‘降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想要追求极致的性价比,特别是对于日常快消品而言。”

在2021年3月,爱折扣就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惟一资本领投,钟鼎资本跟投;繁荣集市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挑战者资本。同年4月,小象生活获得了来自愉悦资本、天使湾资本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而作为行业头部玩家,好特卖目前已完成了4轮融资,并初步向全国市场进军。

长期关注临期商品行业的天使湾资本表示:“中国消费市场当前正处于品牌和渠道大爆发时期,由于潮流更迭和消费者诉求的快速变化,快消品商品流行周期变得更短,这加大了品牌库存挤压的风险;而在消费者端,折扣店的高性价比也具有显著诱惑力,加上家庭日用商品本身低决策难度以及高使用频次,赋予折扣超市有着向好发展空间。”

“传统超市进货价格高、利润较低,它们的商品利润空间一般只能达到18%-20%,最多不会超过25%。但是临期商品的货源通常来自厂家,各类产品利润率能够达到35%-75%。其中,进口商品、母婴类产品的利润可以达到70%,一些其他商品的利润也在35%以上。假设商品综合售价5折的情况下,折扣食品店毛利率仍然比传统小店高10%以上。”临期零售品牌爱折扣的创始人李悦表示。

从一二线城市向下级市场扩张

随着消费者对于临期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临期食品店开始走入三四线城市或者更下级的市场中。那么,可能就有人会质疑,如今下沉市场中小镇青年的消费水平正在与日俱增,他们讲究格调和品牌,与一二线城市中更多“疲于奔命”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群人为主导的下沉消费市场中,临期食品真的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商家真的有利可图吗?

毋庸置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爱贪小便宜”是一种天性,只是表现的方式不相同而已。“临期”不要紧,“低价”最能打动人心。后疫情时代,这届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抠门”了。他们在1688和拼多多上冲浪,从各大平台上寻找各类优惠券和“省钱攻略”;在直播间里寻寻觅觅,只为购物时比淘宝旗舰店多些折扣;不再打车,出门以公共交通和共享单车为主。有说法称,现在的年轻人开始“消费降级”,倒不如说,年轻的消费者们,开始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自发进行了“消费分级”。而对于下沉市场中的小镇青年来说,临期食品店的出现,则是彰显他们追随时下热点风潮的新方式。

对此,皖东地区“临期食品24小时折扣店”负责人孙世文向记者表示:“我们的门店商品种类目前常规有500-800个SKU,根据不同商品的保质期长短进行集中分类,让消费者选购时更加方便,而且我们的品牌也多为国内外的大牌产品,而且相较于一般的商超卖场来说,品类和品牌更加齐全。因此,特别能吸引本地年轻人的目光,如今在我们这里,逛临期食品折扣店逐渐成为了一种风潮。”

线上渠道持续升温

如今,打开各大电商平台,有着“临期食品折扣仓(店)”栏头的直播间不计其数,其间充斥着大量的折扣食品,其中的品牌也是不计其数。不过,与线下的临期食品店不同的是,更多的线上直播间中的产品品牌更杂,大牌相对来说只是作为引流,比例大约在两至三成。例如,近年来经销商们比较喜欢的素食酸辣粉品牌嗨吃家,在一些临期食品直播间六盒仅售9块9。

不过,记者在观看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很多直播间都打着“临期食品”的名头,但一众带货主播却绝口不提日期的问题,有的被问到时日期居然以“日期新鲜”来回答,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有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其实,从各大临期食品直播间大同小异的产品构成,不难看出,大多以外国的“进口”以及不知名的“小众”品牌产品为主,其中的产品利润不得而知,而这些似乎才是“繁荣景象”下的利益链条。

写在最后:就目前的消费市场以及消费习惯来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是临期食品走得更远的必经之路,也是这块“临期蛋糕”中最核心的“蛋糕坯”。与此同时,各大商家供应链之间地比拼,则是这款蛋糕中“奶油品质”的关键。“临期货物分散在流通渠道的各个环节,如果采购来源和合作不稳定,就会造成门店商品供货量极不稳定。临期产品品类多、品牌多、销售期短,因此这一赛道比拼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孙世文提到。

随着资本的进入,临期食品的商业价值正在被进一步发掘,而行业也正在向规模化、品牌化等层面发展和转变。“品牌的出现也助力了行业的发展,现在临期行业的各个链条也在逐步向正规化、安全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也有了自己的行业标准。”在李悦看来,未来折扣商品赛道上,或许能够出现一个全国性的品牌。

而目前,临期食品的商机似乎只露出了冰山一角。

 

本文转载自全食在线(ID:foodweek),已获授权,版权归全食在线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