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消息中心
无消息通知
全部已读
\n 这几种获取收益的方式不仅可以惠及内容创作者,同时也能够赋能平台,充电计划、直播打赏获得的收益主要是来自于用户端在平台上的充值。 而悬赏计划以及短视频广告植入所获得的收益则是来自于品牌方的投入,品牌方在B站投放主要是通过B站的花火平台,因此最终依然能够赋能平台。 除了这些流量变现的方式,去年4月,随着直播带货成为越来越多内容平台的关键词,B站也开始了小范围测试直播带货。 和抖音、快手签约明星、CEO成为主播不同的是,B站选择了挖掘站内UP主的商业价值,利用这些UP主在B站的影响力和精准受众,为直播带货完成冷启动。在测试阶段,参与直播带货的主要是一些百大UP主,比如Z哥、TESTV官方频道、LexBurner等。 在直播带货如此火爆的当口,为什么B站却迟迟没有正式接入带货直播业务? 事实上,对于B站来说,直播和短视频带货都已经不再陌生,同时,从去年B站对于直播带货的尝试来看,B站确实有涉足这一领域的野心。 从数据上来看,B站也有直播带货所需的一些基础条件。 首先,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B站2020年Q4的MAU已经达到了2.02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5%,月均互动数达到了47亿次,月均付费用户数同比翻番达1790万。 众所周知,在B站,不回答100道题,达到及格成绩,无法成为会员。高门槛和站内优质内容,也就沉淀出了高质量的用户。 不仅是高质量,B站的用户和UP主之间,粘性也比较高。这一点,可以从B站月均47亿次的互动量中看出。 通过互动,粉丝和UP主之间建立了较强的情感链接,粉丝对于UP主的信任度也就更高。他们的购买决策也就更容易受到UP的影响,这对于UP主和品牌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B站内容垂类愈加丰富。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B站虽然是以二次元起家,但目前的内容垂类已经越来越丰富,内容分区也越来越多,不仅有二次元相关的番剧、国创、动画,还有时尚、数码、游戏、美食等等垂类。 但是B站的某些属性,也让B站入局直播带货的路并不是那么顺利。 首先,B站是一个内容、文化属性较强的平台,在B站,有很多核心文化圈层,这些核心文化圈层是基于共同兴趣而产生的,因此平台的社区文化色彩较浓。B站的UP主们也多是“用爱发电”的内容创作者。 在这样的前提下,B站的粉丝和UP主之间的高粘性更多是出于优质的内容,是剔除了商业元素之外的认同,很多人虽然可能会在短视频或者直播中被UP主种草,却没有在站内拔草的习惯。 同时,虽然B站的内容垂类在增加,内容生态也更加丰富多元,但与之对应的,越来越多内容创作者的涌入,也让B站的内容更加参差不齐,平台的内容质量有所下滑。而这,对于商业化无疑有着负面影响。 其次,免费、没有广告更是B站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对于习惯了免费的用户来说,B站的商业化是不被欢迎的,人们没有在B站进行消费转化的习惯。对于站内的贴片广告、短视频广告,很多用户都产生了抵触心理。 虽然部分UP主的优质共创内容能够让用户喊出“让他恰”,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特例。在短视频广告领域尚且如此,延伸到电商属性更强的直播带货,用户的抵触心理只会更加严重。 前段时间,B站曾传出做支付的消息,这个消息和我们之前的文章《抖音、快手入局支付,短视频平台也想竞逐支付领域第三把交椅?》进行关联后,我们会发现,B站入局支付领域,离不开其在直播带货领域的野心。 B站的用户和知乎是不是同一种类型,社区文化和商业化的磨合需要多久,还需要我们持续观察。 本文转载自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已获授权,版权归TopKlout克劳锐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n
\n
B站适合直播带货吗?
\n\n
\n
\n
\n
想让B站的内容属性和电商属性,需要经历一个磨合的过程。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随着B站的破圈,影响力逐渐扩大,商业化也就成为了不少品牌和资本关注的重点,当然,能够凸显B站商业化发展状况的财报也就成为了大家的重点关注对象。
2月底,B站发布了Q4以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B站的净亏损在第四季度达到了8.437亿,相比去年同期扩大超1倍,2020年全年的净亏损更是达到了26亿。
从B站的财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从跨年晚会开始走上破圈之路,不断完成破圈的B站,在商业化上,却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走在破圈路上的B站,虽然以二次元文化起家,但如今却早已经不再局限于二次元,音乐、科技、知识、时尚等等内容垂类都已经纳入B站的内容分区,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领域和风格的内容创作者入驻B站,进行原创内容的输出。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流量变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使是有着“用爱发电”风气的B站也不例外。
观察B站的财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虽然B站的净亏损依然在逐年扩大,但是营收依然保持着很好的增长势头。UP主所带来的收益,就是营收的一部分。
那么UP主带来的收益是从何而来的呢?
对于平台上的创作者来说,想要获得收益,有几种渠道。首先是平台提供的收益。在B站,就是创作激励计划和充电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UP主可以凭借优质内容获得收益。
这几种获取收益的方式不仅可以惠及内容创作者,同时也能够赋能平台,充电计划、直播打赏获得的收益主要是来自于用户端在平台上的充值。
而悬赏计划以及短视频广告植入所获得的收益则是来自于品牌方的投入,品牌方在B站投放主要是通过B站的花火平台,因此最终依然能够赋能平台。
除了这些流量变现的方式,去年4月,随着直播带货成为越来越多内容平台的关键词,B站也开始了小范围测试直播带货。
和抖音、快手签约明星、CEO成为主播不同的是,B站选择了挖掘站内UP主的商业价值,利用这些UP主在B站的影响力和精准受众,为直播带货完成冷启动。在测试阶段,参与直播带货的主要是一些百大UP主,比如Z哥、TESTV官方频道、LexBurner等。
在直播带货如此火爆的当口,为什么B站却迟迟没有正式接入带货直播业务?
事实上,对于B站来说,直播和短视频带货都已经不再陌生,同时,从去年B站对于直播带货的尝试来看,B站确实有涉足这一领域的野心。
从数据上来看,B站也有直播带货所需的一些基础条件。
首先,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B站2020年Q4的MAU已经达到了2.02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5%,月均互动数达到了47亿次,月均付费用户数同比翻番达1790万。
众所周知,在B站,不回答100道题,达到及格成绩,无法成为会员。高门槛和站内优质内容,也就沉淀出了高质量的用户。
不仅是高质量,B站的用户和UP主之间,粘性也比较高。这一点,可以从B站月均47亿次的互动量中看出。
通过互动,粉丝和UP主之间建立了较强的情感链接,粉丝对于UP主的信任度也就更高。他们的购买决策也就更容易受到UP的影响,这对于UP主和品牌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B站内容垂类愈加丰富。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B站虽然是以二次元起家,但目前的内容垂类已经越来越丰富,内容分区也越来越多,不仅有二次元相关的番剧、国创、动画,还有时尚、数码、游戏、美食等等垂类。
但是B站的某些属性,也让B站入局直播带货的路并不是那么顺利。
首先,B站是一个内容、文化属性较强的平台,在B站,有很多核心文化圈层,这些核心文化圈层是基于共同兴趣而产生的,因此平台的社区文化色彩较浓。B站的UP主们也多是“用爱发电”的内容创作者。
在这样的前提下,B站的粉丝和UP主之间的高粘性更多是出于优质的内容,是剔除了商业元素之外的认同,很多人虽然可能会在短视频或者直播中被UP主种草,却没有在站内拔草的习惯。
同时,虽然B站的内容垂类在增加,内容生态也更加丰富多元,但与之对应的,越来越多内容创作者的涌入,也让B站的内容更加参差不齐,平台的内容质量有所下滑。而这,对于商业化无疑有着负面影响。
其次,免费、没有广告更是B站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对于习惯了免费的用户来说,B站的商业化是不被欢迎的,人们没有在B站进行消费转化的习惯。对于站内的贴片广告、短视频广告,很多用户都产生了抵触心理。
虽然部分UP主的优质共创内容能够让用户喊出“让他恰”,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特例。在短视频广告领域尚且如此,延伸到电商属性更强的直播带货,用户的抵触心理只会更加严重。
前段时间,B站曾传出做支付的消息,这个消息和我们之前的文章《抖音、快手入局支付,短视频平台也想竞逐支付领域第三把交椅?》进行关联后,我们会发现,B站入局支付领域,离不开其在直播带货领域的野心。
B站的用户和知乎是不是同一种类型,社区文化和商业化的磨合需要多久,还需要我们持续观察。
本文转载自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已获授权,版权归TopKlout克劳锐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