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多元个体的时代。”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负责人黄磊在2016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指数排行榜活动现场说到。
我们每个人每天无数次地滑动手机、浏览商品、阅读或其他,都产生了大量的行为习惯数据,这造就了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黄磊认为:“互联网时代,数据比以往更为丰富、多元,更能记录一个个体、组织的行动轨迹。从数据来看,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不同城市都有不同的偏好。”
活动现场,黄磊通过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对于淘宝消费大数据的分析,对新一线城市的消费趋势进行了解读。
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周刊》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学术资源等指标综合评比后,划分的名单。即那些即将成为一线城市,接近北上广深的城市。
如今,多元的穿衣风格、健康的饮食偏好、个性的居家装潢、智能的出行方式成为新一线城市年轻人全新的生活方式。
衣:多元
服装,是线上平台规模最早、发展最大、最为成熟的产业,目前依然保持着较快增长。
男装正在整个服装行业中的占比虽然比女装小很多,但其增速却持续高于行业水平。那么对于男装,各线城市的男性鲜肉们偏好有哪些区别呢?
一线城市的男性鲜肉们热衷于欧美、休闲、潮流。准一线城市的鲜肉们是以品质、潮流和大码为特征的品牌认知。高收入的二线城市则以英伦风、日韩风和时尚为鲜明标签。三线城市中90后、泛90后的男性偏好以基础品牌为主。
“雅鹿、比菲力,这些品牌你知道嘛?”黄磊提问了现场观众。现场几乎全部都是摇头。在一二线城市可能对于这些品牌没有认知,但是他们在三线城市可是非常受男性鲜肉们的喜爱。“是数据让我们能对于从未去过的城市有一定的了解,知晓他们的需求。”,黄磊说。
服装,正呈现了非常多元个性的状态。
食: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品对国人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大数据,黄磊表示,很多人们已经在解决基本温饱需求之后,开始朝着健康、有机、脱脂、纯天然等方向去选择食物。健康,是目前最为潮流的饮食标签。对于健康食品的消费趋势增长非常明显。
一二线城市是食品消费的主力。在休闲零食和营养保健中,二线城市是消费主力。
目前,整体食品行业中,休闲零食是最受欢迎的品类,其次是营养保健。对于休闲零食,无论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都十分青睐。而营养保健品是受到了很多关注,成为增长最迅猛的食品品类之一。对于保健品的消费人群中,广东、浙江和江苏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一线城市的消费呈现了下沉趋势,而三四线城市的份额在增加。
住:个性
家居电商规模增长迅猛,电子商务已成为居家用品的重要渠道。而不同区域城市对于家装的选择不同也体现出个性化年代的大势。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主体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青年以上群体,而三四线城市则是28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一二线城市女性决策者在家庭支出中占据家庭主导地位;而在三四线城市是男性消费群体,且更偏好定制。
年轻人对于家装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需求日趋增强,2015年尤为明显,在个性化定制上,主要体现在简约、田园、欧式和中式四个风格。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更偏好小众化风格,三四线城市更偏好现代简约,其中,新一线城市更偏向欧式和美式田园风。
行:智能
出行,是人们几乎每天的必备。智能出行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智能出行APP、互联网工具给与了人们众多出行的解决方案。不同城市的智能出行渗透率也是不同的,其中,一线城市、东南沿海及南方发达地区,智能出行总量和渗透率较高,而其中新一线城市的杭州市全国榜单的第一。
出行频次一二线城市基本持平,且远高于三四线城市。但在月人均出行次数上,新一线城市成都和杭州位居前列且超过北京。拥堵是全国各大城市都面临的大问题,许多二线城市拥堵已经超过一线。
大数据是曾经的积淀,是当下的财富,但,更是未来。对于不同城市消费趋势的解读,铸就了那些数据背后的城市画像。黄磊通过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对于服装、食品、家装、智能出行等数十份报告中摘取的不同维度新一线城市的消费特征,对新一线城市的部分消费特点及趋势进行了分析。
互联网时代提供了IT数据留存的手段,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处理,挖掘它更大价值。让大数据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规划生活、帮助企业规划生产、帮助政府了解趋势。
黄磊在最后回答现场提问时表示,“个体生活越来越多元,这就是一个多元个体的时代。90后希望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很遗憾,决策者们可能没有更多的通过数据来了解这些多元的趋势,他们还在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