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被指“文化迷失”,lululemon缘何落入身份危机?
被指“文化迷失”,lululemon缘何落入身份危机?

在时髦产品和大众价位之间,lululemon 需要尽快找到一个新的卡位。

Claire

剁椒Spicy

2025.10.14

图片来源: pexels

lululemon正在经历一场身份危机。

“这种衣服在h&m、zara也能买到,甚至更便宜、更好看。如果是为了买品牌,还是老款scuba和define比较香。”当初一条“小黑裤”火遍全球,一己之力推动瑜伽服成为街头时尚单品,到如今押注男装、鞋履却不被消费者买账,许多lululemon忠实消费者表示“越来越看不懂了,像一个快时尚品牌”。

成为比肩Nike、Adidas的运动服饰三巨头后,全品类转型是lululemon最近几年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lululemon的新品类暂时没有出现明星产品,王牌的瑜伽业务线也遭受了越来越多外部力量的冲击。

资本市场对此早有感知。开年至今,lululemon股价下跌超55%,创6年来新低。

几天前,创始人Chip Wilson亲自用一封题为《lululemon:急速俯冲》的公开信,将lululemon持续一整年的窘迫推向高潮。

Wilson自费将这封措辞激烈的信件登上华尔街日报,直言lululemon面临设计停滞、生意至上、文化迷失等困境,警告品牌必须要破釜沉舟地进行“灵魂复兴”。

图片来源:Chip Wilson公开信

图片来源:Chip Wilson公开信

lululemon Q2财报显示,贡献25%增速的中国大陆市场,已经成为lululemon眼下仅存的业绩亮点。

但这也和中国市场激进的扩张策略不无关系:下沉市场疯狂开店,社媒营销贴全年不断,奥莱产品打折,推出低价电商款……有消费者对此打趣道,“我终于买得起lululemon了,网友却开始说它廉价。”

随之而来的,lululemon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力开始缩水,初露增长乏力的端倪。一部分消费者转向alo yoga等新兴品牌,也有部分消费者表示“仍在穿几年前的老款lulu”。

在剁椒Spicy看来,lululemon身份认同危机的背后,是两种商业逻辑的对抗。

这导致lululemon过去引以为傲的DTC模式、时髦设计、精英定价、乃至品牌文化,都不得不面临一轮推翻重建。

被边缘化的创始人,此lululemon非彼lululemon

Chip Wilson在2015年卸任lululemon董事,随后十年与品牌的分歧愈演愈烈。

2024年1月,lululemon官方发声明称,“创始人早已不能代表lululemon的立场和利益。今日的lululemon也早已不是2015年Chip离开时的lululemon。”

Chip Wilson时代的lululemon,核心客群是经济独立、高学历、爱运动的“Super Girls”,凭借超级大单品瑜伽裤迅速蹿红,以社区门店为纽带培养品牌粉丝的忠诚度。彼时,lululemon门店“白天卖衣服、晚上办瑜伽课”,借着一场场社区瑜伽、沙滩瑜伽等落地活动,逐渐攀上了“女性精神领袖”的高峰。

现任CEO Calvin McDonald执掌下的lululemon,是一个更成熟、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商业模型——产品矩阵横跨跑步、网球、徒步、男装、鞋类等品类,不再只服务于城市“精英女性”。如今,国内签约贾玲、李宇春,巨幅户外广告和全年无休的KOL投放,让lululemon成为近两年炙手可热的流量品牌。

从中国市场的视角来看,lululemon在中国签下贾玲时,网络声音毁誉参半——支持者认为贾玲可以激励更多女性参与到运动中来;反对者则多为lululemon长期粉丝,认为贾玲等明星代言人的加入,宣告去中心化传播机制退出lululemon的历史舞台,过于大众化的传播弄丢了品牌时髦、真实、自我的身份标签。

究竟该不该引入代言人,恰恰折射出Chip Wilson与Calvin McDonald时代,lululemon底层存在的品牌理念之争:Chip Wilson信奉“创意导向”的品牌文化;Calvin McDonald则追求一条“增长导向”的标准化扩张路径。

截然相反的经营逻辑,让lululemon在达到临界规模时遭遇了这场必经的困境。

“试图取悦所有人,失去女性力量;追求短期业绩,而非长期战略;机械化执行流程,创新力枯竭;品牌再也不cool了。”Wilson在公开信中罗列的弊端,也恰恰是lululemon彻底完成大众化转型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DTC失职,lululemon消失的温度

在剁椒Spicy看来,Wilson痛批lululemon “不再cool ”了,与DTC模式有难分难解的关系。一直以来,DTC模式推动lululemon一路跃升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如今却也成了lululemon增长遇阻的直接原因。

创立初期,lululemon凭借DTC模式写下了“不靠高昂营销费用打出品牌影响力”的商业神话,通过“社区门店”与瑜伽教练、瑜伽练习者形成强链接,让销售员作为educator一对一传播品牌文化和产品优势。lululemon依此打造出一个“高复购+高毛利+低营销支出”的商业模型,踏上高速扩张之路。

当门店数量从北美数十家膨胀到全球780+家,这套机制的温度消失了。

而中国市场,便是DTC模式“失去温度”的关键见证者之一:

3年前,“卷”文化兴起,互联网上充斥着年轻人打工压力、职场焦虑等种种负面情绪。lululemon成为当时网络文化的一股清流,“高收入白领辞职去lululemon当销售”的故事在社媒平台得到广泛关注。一时间,lululemon所象征的积极运动、专注自身的生活方式,令其成为年轻人所向往的精神乌托邦。

彼时lululemon在中国开设80余家线下门店,而截止今年,该数字已经飙升至178家,且全面深入二三线城市。

结果可想而知,标准化的生意,容不下太多个性化服务。如今,lululemon仍在努力为消费者带来线下瑜伽体验,但活动越做越大、到场明星达人越来越多,性质更偏向做“品牌形象”,而不是做“消费者关系”。

lululemon小程序端仍不定期开放线下课报名通道,但许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显然,受制于不断增长的用户基数,品牌的线下活动也只能照顾到数量有限的客群。

图片来源:lululemon小程序活动预约界面

更重要的是,尽管lululemon仍然采用门店提成方式、不强调个人提成,但部分店员吐槽团队业绩压力越来越重。不知不觉间,销售们作为品牌educator的职能被“架空”了,留给消费者的只有更加趋同、快消化的门店体验。

“入职之前的面试让我信心满满,能感受到公司想传播那种欢乐、高能量的品牌文化。员工折扣那些福利对我很有吸引力,‘边工作边健康’嘛。但入职后太累了,每天站8小时,叠裤子找衣服,被琐碎的工作驱动着连轴转。而且‘产品教育家’只是一个口号,年轻人谁买个衣服还想被教育。”lululemon线下店某员工告诉剁椒Spicy。

同时,在中国,越来越多消费者转向线上渠道,lululemon爱好者Astre表示:“有一次新买的衣服洗出了问题,去找店员帮忙解决,态度不错。但当时店里顾客太多,被迫等了很久。现在我越来越习惯在小程序或者天猫下单,简单快捷。忙了一天下班之后不想再去店里人挤人,排队试衣服。”

究其原因,DTC模式,能让擅于讲故事的小体量品牌发光发热,未必适合高效运转的跨国巨头:近年来,Alo Yoga、Vuori等新兴品牌效仿lululemon的早期打法快速崛起,用更灵活、更年轻的姿态抢走部分市场;反观Nike,DTC更大的作用在于削弱经销商话语权,通过更多直营店提升品牌的盈利能力,醉翁之意并不在于“社区亲密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剁椒Spicy认为,当lululemon成为下一个Nike,坐拥近800家门店的品牌难以向消费者复刻早期的附加价值,导致DTC模式对经营成本端的压力更加凸显,对品牌端的赋能愈发微薄,最终反映为人们所看到的lululemon遭遇的一道身份难题:“文化不再、痛失灵魂”。

走不出Wilson时代的设计,走不进大众市场的定价

为了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lululemon持续向男装、鞋类发力,但效果不及预期。

2024年,Gap前创意顾问Jonathan Cheung入职lululemon,将lululemon产品大众化带向了高潮,也让lululemon的产品定位遭到更大质疑。

剁椒Spicy观察,lululemon北京某线下门店中陈列着不少宽松版型的卫衣,棉质面料的印花T恤,无论从版型还是面料来看,都与人们印象中Wilson时代以紧致、修身著称的lululemon相去甚远。

“这种衣服在h&m、zara也能买到,甚至更便宜、更好看。如果是为了买品牌,还是老款scuba和define比较香。” Astre说。

一味向泛运动品类扩张却反响平平的同时,lululemon在过去最拿手的女装瑜伽服品类也鲜有创新,且逐渐被Alo等新兴运动品牌、甚至H&M等快时尚品牌瓜分市场。

早年间,lululemon凭借自主研发的Luon面料和独到剪裁,用一条火遍全球的“小黑裤”奠定了“瑜伽裤之王”的地位。随后,lululemon又创作出Define Jacket、Align Pants等爆款,成为时尚达人们衣橱必备的潮流品牌。

最近,H&M新推出的DryMove系列瑜伽裤,面料成分、版型均与lululemon产品非常相似,但售价仅为199元,约为lululemon的四分之一。在H&M北京世贸天阶店内,一块区域专门划分给了瑜伽裤、运动内衣等健身系列,押宝瑜伽服赛道的决心显而易见。

图片来源:天猫

很大程度上,lululemon就是推动瑜伽服时尚化、精英化的赛道开创者。但令人遗憾的是,曾经独占“运动科技美学”鳌头,如今lululemon的王牌产品遭到多面围攻,先发优势不复存在,核心竞争力正在快速被市场稀释。

“define好看有什么用啊,现在烂大街了,穿出去很容易撞衫。” “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款,审美疲劳,越来越不知道买什么。”小红书上,许多lululemon多年拥趸,被迫转向新的品牌。

2018年前后,Wilson曾在个人网站写道:“lululemon如今基本没有真正的创新,只是在过去的创新成果上堆砌时尚元素。长此以往,品牌必然会沦为利润率低下的普通时尚服饰企业。”过去几年中,Wilson常有关于lululemon加大自有面料研发、关注技术线的提议,但声音被淹没在品牌全品类的急速扩张中。

从越来越粗放、扩张的产品矩阵来看,lululemon现任团队选择坚定走向大众市场。但这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作为一个大众化品牌,lululemon的定价是不是过高了?

剁椒Spicy观察,作为百亿美金三巨头之一,与Nike、Adidas相比,lululemon的定价普遍高出30%–50%。下图所示,在三者均未构建明显护城河、竞争力相当的网球裙赛道,lululemon热销连衣裙均价1000+,半裙700+;Adidas长裙600+,半裙500+;Nike最热销的一款网球连衣裙原价499,双十一折后仅269元。

依次为lululemon、Adidas、Nike

图片来源:淘宝

全球700+门店、全品类布局、百亿美元俱乐部、快消式管理……与耐克阿迪双巨头越来越相似,坐上同一张牌桌的lululemon,仍然流连于过去小众品牌的定价标准。可是,随着高溢价再难像过去一样为消费者带来强烈的身份认同,巨大的价差将越来越难被消费者接受。

左手设计,右手定价,共同构成摆在lululemon面前的第二道身份难题:在时髦产品和大众价位之间,lululemon需要尽快找到一个新的卡位。

lululemon2.0,如何再建新的信仰?

Wilson曾经虚构出一位自律、平衡、热爱生活的“Super Girl”,使之成为全球中产女性的“精神图腾”,唤醒人们对lululemon所代表的“理想生活”的由衷向往。

但如今,从瑜伽垂类走向大众运动,lululemon旧人设已死,新人设迟迟未立。

选择迎合吃超级食物、锻炼魔鬼身材的“Super Girl”还是践行“热汗生活”的普通大众,对“lululemon 2.0”来说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但眼下人设的尴尬空白也是实打实的——当消费者失去圈层归属感,不仅瑜伽服品类复购带来阻碍,也拖缓了非核心品类被市场熟悉并买单的进程。

目前,lululemon将深耕会员体系作为对品牌人设缺失的补救措施之一。

最近一年,lululemon持续推进DTC会员体系升级,包括分级权益体系重构、第三方生态整合和数字化体验深化。顾名思义,为了弥补线下店铺扩张的负面影响,lululemon发力线上,为会员提供更丰富的健身课程等相关内容,以此完善品牌的会员体系,在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寻找新的、稳定的、有温度的情感绑定。但目前来看,这套体系还没完全跑通,提振用户消费粘性和忠诚度的能力仍然是个未知数。

如Wilson在公开信中所指出的“lululemon不再理解社区,也不再理解消费者”,DTC会员体系升级或许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重建一个像“Super Girl”一样的精神锚点,才能让lululemon社区恢复往日活力。

眼下,lululemon必须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在“全民运动”时代,它还能代表怎样的理想生活?

 

本文转载自剁椒Spicy(ID:ylwanjia),已获授权,版权归剁椒Spicy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4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8000+消费者调研、100+专家智囊、3000+家企业的深度剖析为基石,从八大维度解码市场本质,于六大视角锚定未来趋势。这份20万字的专业报告将成为消费产业迭代的“晴雨表”,也会是企业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长动能的战略指南。
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