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材到体验,“生食”的含义不断外延除了饮品市场上接连火爆的生椰、生酪、生啤、生咖等产品外,近年来陆续涌现出的生食鸡蛋、生巧、生吐司等产品,让整个行业都感受到“生食”的无穷魅力。追溯生概念在这些品类中应用的起源,我们能发现,他们大多源自以“生食”为重要饮食部分的日本食品市场。相对匮乏的原料供应和顺应自然的生活理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日本消费者对“生食”的饮食偏好和饮食文化。日本人希望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本身天然新鲜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从日本传统饮食代表生鱼片、生酱油就可见一斑。此后,“生”的概念逐渐从日常餐饮辐射到食品饮料行业中,并不再局限于原生态、未加工的定义,而是延伸到“新鲜”、“天然”、“简单”等更多层次。“生”概念也逐渐在大众心中建立起越来越深入的消费心智,获得了更高的接受度。以从日本流传到国内的生巧为例。生巧是在融化的巧克力液中加入鲜奶油及其他附加原料制作而成,最终得到丝滑细腻、质地绵软的产品。生巧克力的英文表达为“NamaChocolate”,而非“Raw Chocolate”,产品中的“生”也并非“熟”的对立面。“Nama”对应日文中“新鲜”、“纯粹”的含义,本意为“新鲜的巧克力”。因为在该巧克力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鲜奶油(日文中对应生奶油),故而翻译为生巧克力。而近期在国内备受热议的“网红”面包——日本生吐司,也是在日本市场快速发展起来的烘焙新品类。最早的生吐司产品的研发思路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柔软易咀嚼的吐司质地,并能为对鸡蛋过敏的儿童群体提供更多选择。因此原先的生吐司配方不添加鸡蛋但添加蜂蜜,最终形成了生吐司柔软绵密、易咬断易化口的产品特点。这种生吐司的保质期仅有短短的1-2天,与“生”概念中新鲜、简单、纯粹的理念相契合。“生”概念的流行,折射出更多元的消费诉求剖析“生”概念在国内的应用趋势,Foodaily发现,主打“生”的食品主要切中了以下两方面的消费痛点,而食品品牌从中也能寻找到更多创新机会:(1)用“生”强化产品天然新鲜、清洁标签的属性据 Market Research Future研究报告显示,清洁标签成分市场规模在2030年预计将超过415.324亿美元,2022-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7.56%;其中,亚太地区有望实现最快增长,中国或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市场。食材的天然新鲜和产品配方的透明简洁越来越成为人们在饮食消费决策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拆解生椰、生酪系列的走红原因,除了原料自身优势的加持,将“生”与原料组合主打“生”概念,进一步加强了消费者对产品食材新鲜、天然、纯粹的原生品质的消费认知。同理,将“生”概念赋予柚子、牛油果等营养、风味价值较高但未被广泛挖掘的宝藏原料,也是“生”概念创新应用的方向之一。(2)用“生”打造新奇的产品概念、独特体验,重塑传统的品类认知巨量算数在《2022抖音电商国货食品饮料消费洞察报告》中调研发现:“个人兴趣爱好”、“好吃,体验美食”、“休闲、减压,愉悦身心”是国民选择产品的最主要的食品饮料消费需求及心理之一。随着新一代消费者开始追求更个性化更注重情绪的消费方式,他们也希望在食品饮料中获得更新奇、更趣味的产品体验,满足悦己、解压的情绪价值。以生巧、生可乐、生吐司为代表的产品,通过原料配方或加工工艺的增减调整,呈现出与传统品类相比更丰富或截然不同的产品形态、口感体验。对产品形态陈旧或缺乏创新力度的“老”品类来说,这种“生”概念的创新颠覆了品类原先的传统认知,也增强了品类本身的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