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n可以看到,明月镜片的销售量位于国内市场第一,但销售总额明显比不上依视路、卡尔蔡司等外资品牌。这是因为外资品牌具备较强的品牌溢价能力强,定价整体较高。而国产镜片的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不足,品牌力弱且价格竞争激烈,平均单价明显低于外资品牌。\n而且,国产镜片在镜片材料方面也受到原材料和技术方面的限制。镜片作为眼镜的核心功能载体,其材料则是决定镜片品质的关键。镜片材料经历了水晶镜片、玻璃镜片和树脂镜片三个发展阶段,树脂单体以质量轻、易加工、化学稳定性和透光性较好等优点,成为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镜片原材料。\n一般来说,镜片可以按折射率分为1.56、1.60、1.67、1.74等规格,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单价也更贵。目前,明月镜片已经实现了折射率为1.56、1.60系列树脂单体的自产,但是这类常规镜片属于“红海”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很小。\n1.67及以上折射率镜片单价和毛利率较高,但这类镜片需要在分子结构中引入硫,将硫化物与其他原料聚合为环硫均聚物来提高折射率。由于易燃危化品硫化氢和剧毒气体碳酰氯因资质原因批量采购难度较大,制备过程中存在较高危险性,所以国内厂商难以实现批量生产。\n因此,在关键原料批量采购难度大、制备条件苛刻、环保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折射率镜片原材料的研发与规模生产主要由日韩厂商所掌握,国内镜片生产商的原料进口依赖度较高,明月镜片也是如此。\n目前,据明月镜片招股书披露,公司已经掌握了1.67折射率镜片的配方及生产工艺,但还不具备直接生产的能力,主要以外部定制方式进行批量生产。1.67折射率树脂单体的供应商为韩国KOC、日本三菱、德国 Bruno Bock,而且万华化学、益丰生化等国内厂商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所以1.67折射率镜片方面明月镜片的采购选择性较多。\n但是,公司1.71折射率镜片处于实验室制备阶段,所用到的树脂单体100%来源于韩国KOC及其关联方,明显对其存在原料依赖。若韩国KOC出现原料供应不及时或终止合作等特殊情况,1.71折射率镜片的生产及出货将会受到直接影响。\n于公司业绩而言,明月镜片定位中高端价格带,产品价格还是低于外资品牌但又高于一般的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近几年明月镜片通过大规模的营销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有所上升。\n在品牌溢价的加持下,在不影响销量的同时,公司产品单价逐年提高,2020 年公司各品类镜片综合均价为15.61元/片,较2018年提高了约40%。毛利率也从2018年的44.34%提高至2020年的54.95%,但由于常规镜片利润低、高折射率镜片原料依赖进口等问题的拖累,目前公司的盈利能力上限较低。\n\n\n
可以看到,明月镜片的销售量位于国内市场第一,但销售总额明显比不上依视路、卡尔蔡司等外资品牌。这是因为外资品牌具备较强的品牌溢价能力强,定价整体较高。而国产镜片的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不足,品牌力弱且价格竞争激烈,平均单价明显低于外资品牌。而且,国产镜片在镜片材料方面也受到原材料和技术方面的限制。镜片作为眼镜的核心功能载体,其材料则是决定镜片品质的关键。镜片材料经历了水晶镜片、玻璃镜片和树脂镜片三个发展阶段,树脂单体以质量轻、易加工、化学稳定性和透光性较好等优点,成为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镜片原材料。一般来说,镜片可以按折射率分为1.56、1.60、1.67、1.74等规格,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单价也更贵。目前,明月镜片已经实现了折射率为1.56、1.60系列树脂单体的自产,但是这类常规镜片属于“红海”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很小。1.67及以上折射率镜片单价和毛利率较高,但这类镜片需要在分子结构中引入硫,将硫化物与其他原料聚合为环硫均聚物来提高折射率。由于易燃危化品硫化氢和剧毒气体碳酰氯因资质原因批量采购难度较大,制备过程中存在较高危险性,所以国内厂商难以实现批量生产。因此,在关键原料批量采购难度大、制备条件苛刻、环保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折射率镜片原材料的研发与规模生产主要由日韩厂商所掌握,国内镜片生产商的原料进口依赖度较高,明月镜片也是如此。目前,据明月镜片招股书披露,公司已经掌握了1.67折射率镜片的配方及生产工艺,但还不具备直接生产的能力,主要以外部定制方式进行批量生产。1.67折射率树脂单体的供应商为韩国KOC、日本三菱、德国 Bruno Bock,而且万华化学、益丰生化等国内厂商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所以1.67折射率镜片方面明月镜片的采购选择性较多。但是,公司1.71折射率镜片处于实验室制备阶段,所用到的树脂单体100%来源于韩国KOC及其关联方,明显对其存在原料依赖。若韩国KOC出现原料供应不及时或终止合作等特殊情况,1.71折射率镜片的生产及出货将会受到直接影响。于公司业绩而言,明月镜片定位中高端价格带,产品价格还是低于外资品牌但又高于一般的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近几年明月镜片通过大规模的营销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有所上升。在品牌溢价的加持下,在不影响销量的同时,公司产品单价逐年提高,2020 年公司各品类镜片综合均价为15.61元/片,较2018年提高了约40%。毛利率也从2018年的44.34%提高至2020年的54.95%,但由于常规镜片利润低、高折射率镜片原料依赖进口等问题的拖累,目前公司的盈利能力上限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