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贾跃亭要翻身了?传珠海预计向法拉第未来投资20亿
贾跃亭要翻身了?传珠海预计向法拉第未来投资20亿

中国城市争夺电动汽车厂商,“下周回国”的贾跃亭成了香饽饽。

王诗琪

天下网商

2021.01.28

图片来源: 雷科技

贾跃亭回国的日子,可能不远了?随着珠海国资委投资法拉第未来的传闻愈发密集,贾会计的电动汽车量产之梦或许不再遥远?

多家媒体报道称,贾跃亭在美国创办的电动汽车品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下称“FF”)将落地中国,在广东珠海建立生产基地,或由吉利汽车为其代工。

同时,FF在中国的新一轮融资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据界面等报道,珠海市国资委预计参投约20亿元人民币。另据南方日报“南方+”报道,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参与其中。

截至目前,事件各方仍未正式披露相关信息。吉利对FF合作传闻表示“不予置评”;华发股份证券部称其不了解,投资一事系集团公司参与,算是“秘密项目”。

根据FF的量产计划,FF91将在完成新一轮融资12个月后启动正式销售交付。如果此轮融资顺利,FF量产果实将在中国结出。

最终向困境中的FF敞开怀抱的,还是贾跃亭的祖国——2014年创立至今,近7年时间,FF仍未量产,而特斯拉成立4年半后就实现了首款车型的量产。

FF落地中国,选了个好时机。此时恰逢中国电动汽车之火越烧越旺,从上海的特斯拉、广州的小鹏,到合肥的蔚来、常州的理想,全国各个城市都卯着劲儿,争抢新能源汽车厂商,这几乎被视作下一轮城市竞争的入场券。

FF手握530项授权专利,号称可与特斯拉匹敌,在可比技术上强过丰田、福特,它真的能让贾跃亭东山再起吗?

FF起死回生

FF最近可谓消息不断。

1月5日,FF宣布任命资深财务主管Zvi Glasman为其首席财务官(CFO),负责领导公司财务、投资者关系和资本管理。

1月10日,彭博社报道称,据传FF要通过收购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完成上市,预计估值达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最快两周内递交材料。而FF将为此募资约4亿美元。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实际上是一种投资基金,与一般的IPO融资不同,FF采取的交易方式允许上市公司以未来的财务收益作为卖点,特别适用于FF这种还没能实现量产,同时又特别缺钱的公司。

造车本就烧钱,FF烧得更厉害。

据创业公司数据库CrunchBase,成立6年,FF共完成四轮融资,其中最大的一笔来自恒大健康。

2017年底,恒大决定入主FF,宣布投资20亿美元,计划分三笔支付。没想到,第一笔8亿美元划过去才半年,FF就“烧”光了,贾跃亭要求恒大提前支付下一笔7亿美元,结果被拒绝。

2018年,为争夺FF控制权,许家印和贾跃亭打起拉锯战,还闹到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直到当年10月,双方才最终握手言和。

不过,这场争执没有赢家。

因为资金断裂,FF不得不启动大规模裁员,一度命悬一线。而恒大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尽管当时恒大健康获得了双方合资公司32%的优先股权,但因为这笔投资,恒大健康亏得一塌糊涂,2018年、2019年两年加起来,足足亏了63亿。

还值得一提的是,恒大自己也启动了电动汽车计划。就在1 月 24 日晚间,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定向引资 260 亿港元。次日,至今尚未交付一辆车的恒大汽车,市值飙升至近4000亿港元。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

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FF一直处在亏损状态,2016年-2018年,三年亏了近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亿元),到2019年7月底,FF账上只剩684万美元现金。

如此窘境之下,FF在2019年9月迎来了CEO毕福康(Carsten Breitfeld))。毕福康曾担任宝马集团副总裁和插电式混动车型i8项目负责人,后来共同创立了中国电动车初创公司拜腾担任拜腾主席和CEO。

FF首席执行官毕福康

去年6月26日,贾跃亭在美国“成功”破产。他的全体债权人将以FF股东身份共享FF未来成功的成果。此前,贾跃亭在FF推行了合伙人制,并把自己在FF的绝大部分个人股权,全部分给FF的合伙人团队和员工期权池。

看来,不管是贾跃亭,还是FF如今的大股东恒大,以及贾跃亭的债权人,都盼着FF早日实现量产,摆脱亏损的泥沼。

实际上,早在2018年,FF91首台预量产车就下线了,但量产的期限一推再推,堪比贾跃亭的“下周回国”。

FF官网将贾跃亭称为“互联网生态和智能出行生态模式开创者”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FF的新一轮融资上,不知道FF起飞前的“临门一脚”,力度到底够不够?

另据企查查,FF香港已于2020年12月14日,在珠海横琴新区成立一家新公司——法法汽车(珠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监事贾晨涛。

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的造车梦?

传出参投FF的,有珠海市龙头企业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这两家公司均由珠海市国资委100%控股。

其中,华发集团是一家以房地产主业的城市综合运营商。格力集团是珠海市国有龙头企业、珠海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业务涵盖产业投资、建设投资、建筑安装、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

格力集团曾经是格力电器大股东,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也做过格力集团董事长。去年2月,格力集团以400多亿人民币价格将格力电器15%股份卖给高瓴资本,至此只是格力电器小股东。

而董明珠近年来执着于新能源汽车。只是,此前她选错了投资对象——珠海银隆新能源。

2020年7月开始,银隆新能源股份就在阿里拍卖上多次拍卖股权,最新拍卖将在2021年6月29日进行,标的为2395万股股权,起拍价6.46665亿元。而此前的7次拍卖,仅有两次成交,五次均流拍。

昔日的新能源明星车企,沦落至此。2016年,董明珠看中了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并拉上万达的王健林、京东刘强东等人,投了30亿拿下后者约22%股权。此后,银隆在全国疯狂跑马圈地。2017年头8个月,银隆据称豪掷800亿,在南京、洛阳、石家庄等地接连布下7个新的产业园基地。

银隆洛阳产业园区(规划图)

步子迈得大,摔得也狠。银隆很快出现各种问题,董明珠和银隆创始人魏银仓之间也是冲突不断,一度闹上法庭,最终以董明珠胜诉,魏银仓出走美国、前高管6人被刑拘的结局收场。

错误扩张、内讧等是战术问题,但从另一层面来说,格力造车选错了道,银隆倚重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电池技术,它虽然充电快、寿命长,但能量密度低、体积大,适用于新能源客车,而不适用于市场更广阔的新能源乘用车,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传统汽车面临“诺基亚时刻”,城市战争向新能源车蔓延

不止是创业者、企业家为造车疯狂。这一次,珠海欲以重金把FF留在当地,也是全国各个城市争夺造车新势力的一个缩影。

“泽平宏观”此前发布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报告》称,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演了一幕冰与火之歌,行业分化加剧。一边是通用、福特等巨头陆续裁员,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标致雪铁龙合并、传统车企抱团取暖,传统汽车行业正面临“诺基亚时刻”。

对各大城市而言,往前推二三十年,谁能吸引大众、福特、日产这样的汽车巨头落户,相当于提前预定了工业经济重镇的名头。只需要看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凡是排位靠前的,几乎必定标配发达的汽车产业。

而现在,城市之间争夺的对象,变成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也无疑是当下全球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在美股,特斯拉市值已超8000亿美元,蔚来、理想、小鹏的股价也是成倍飙升。

2019年,持续亏损、销量下滑的蔚来,面临资金短缺的危机。就在这时,李斌收到了来自家乡人民的橄榄枝。70亿元投资,让蔚来把中国总部安在了合肥。据悉,从公布框架协议到达成投资,双方只用了65天。

2019年,蔚来汽车与合肥市签约

合肥这笔投资值不值,只看一个数据即可。到如今,蔚来的股价已近60美元,相比2018年9月的发行价暴涨近10倍,市值约900亿美元。

中国造车新势力正在崛起。广发证券研报指出,2020年1-11月,国内新势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14%,首度超过特斯拉的12%。其中,蔚来、理想、小鹏等领跑国内新能源车企。

中国多个城市都在培育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力量。合肥有蔚来,常州则拉来了理想汽车,南京扶持拜腾,“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的政府官员也频频考察本市崭露头角的哪吒汽车。汽车产业重镇上海,更是多方布局,特斯拉自不待言,上汽自有新能源车已小有成绩,上汽、张江高科还与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启动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智己”。

一时间,中国的新能源车赛道空前热闹。似乎所有城市都意识到,新一轮的城市战争,将由电动汽车的“三电”( 电池、电机、电控)和软件技术一同燃起。

在珠三角三大核心城市中,深圳已有比亚迪,广州也杀出小鹏,而这一次似乎轮到了珠海。尽管珠海方面仍未确认投资FF的时间及具体金额,甚至还没与身在美国的贾跃亭见过面,但是,FF之前将新公司注册于珠海横琴新区,以及这次格力与华发集团的卷入,预示着这场事先张扬的绯闻,离“扯证时刻”越来越近。

若FF当真落脚珠海,无疑将加大珠三角的电动汽车竞争力。中国未来的新能源车之争,或将成为珠三角与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鏖战。

 

本文转载自天下网商(ID:txws_txws),已获授权,版权归天下网商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11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