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直播冷了,“白天开三轮、夜里开豪车”的网红村再无人暴富
直播冷了,“白天开三轮、夜里开豪车”的网红村再无人暴富

“有上亿资产的人在这块不下于50人,最少的。”这种想象支撑着他们在北下朱的直播。

佟宇轩

每日人物

2020.12.18

图片来源: pixabay

爆单

英姐把脸凑到手机跟前,无数条“某某进入直播间”的消息滚动,她看不清人名了。

她是义乌市北下朱村的一位带货主播。今年4月,英姐定居在北下朱的最后一栋,99号楼。楼偏僻地缩在角落,要穿过好几层的街道、纸箱、电动车才能到达主干道。英姐的直播间也在角落,大部分时间,直播间里只有三、四十人。每次有新人进来,她都会用沙哑的声音大声念出对方的名字,再喊出欢迎。

而10月中旬的一天,无数陌生名字涌进来,英姐举着儿子送的放大镜,一只眼皮松弛的大眼睛占据了半个屏幕。而屏幕的另一边,好奇的用户们打量着屏幕里的主播……

直播新世界的大门,仿佛只向年轻人敞开。进入主流视野的主播们,大多年轻、妆容精致、穿着入时。而镜头前的英姐50岁,脸上布满皱纹,从不化妆,一头短发凌乱着。“我叫英姐,是一个来自东北吉林的七零后。”她稍微坐定,不再弓着腰盯着跳动的人名,作自我介绍。

英姐在向年轻人的习惯靠拢。她用东北口音吆喝着,“宝宝们给英姐点点关注”。刚开始念“宝宝”,她还有些不利索,发音时腮帮子鼓鼓的——在这之前,她习惯称呼粉丝为老铁和家人。

伴着“宝宝们”的涌入,似乎这一次,“一夜暴富”的机会,终于要落到这个50岁女人身上了。

在北下朱,每个主播都不避讳自己是为赚钱来的。“白天开三轮,夜里开豪车”的传说吸引着一批批的人。主播们对北下朱的富豪如数家珍:“有上亿资产的人在这块不下于50人,最少的。”数字无法查证,但这种想象支撑了他们在北下朱的生活。

对于绝大多数主播而言,北下朱的一天从中午开始,很多主播会点一份十多块的外卖当午饭。北下朱没有几家饭店,也没有电影院、KTV或者是酒吧,唯一的一家咖啡厅在一公里外的5G大楼,人们谈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爆单。

他们也并不在意生活品质,因为,北下朱的生活是临时的,大部分人的心态是“捞一笔”。每个人挂在嘴边的词就是“爆单”。这是个相对概念,在英姐看来,自己一天卖几百单就是爆单。但对大主播来说,这只是个零头罢了。

为了爆单,主播们准备了很多步骤。他们要拍段子——实际上就是时长不超过一分钟的视频,然后让自己的段子“上热门”——这也是个相对概念,并非是真正登上平台的热门榜单,而是获得比较高的播放量。紧接着主播要马上开播,开始卖货。“视频引流,开播收割。”短视频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用八个字总结了这个规则,“很简单的逻辑。”

但对于北下朱的主播们来说,“上热门”和“爆单”这两个通关密语,却像“芝麻开门”一样神秘。它被赋予了多层意味:成功、地位、幸运、一夜暴富……但是没人能说出它的准确定义或是量化标准。

这是英姐来到义乌的第178天,看起来,她梦寐以求的爆单,要发生了。

前一天,英姐拍了一条卖山药薄片的视频。举着8包五颜六色的膨化食品,英姐大声地吆喝着,“九块九包邮!”这是典型的北下朱产品——量多、日用百货类、九块九包邮。

当这条不到一分钟的短视频播放量达到92万时,英姐觉得自己上热门了。

亢奋,英姐这么形容自己的状态。她猜想:“我也要爆单了吧。能卖多少单呢?几千、几万单都有可能。”尽管每一单的盈利是个位数,上万单也能让主播盈利数万。“薄利多销”是以批发闻名的义乌常有的模式,直播带货又为主播们带来了实体店铺无法比拟的量级。

上了热门,要马上开播,播得时间越长越好。这是北下朱每个主播的共识。根据数据,近七成的GMV(商品交易总额)产生在直播的时段,连续直播10多个小时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北下朱的主播小晨,最长一次直播超过了30小时。

这种马拉松式的直播,通常需要团队交替进行,一个人的体力很难胜任。

英姐的直播从上午9点多开始,一个人盯着手机屏幕,一刻不停地讲话。

“转战”新的平台不到两周,英姐还不知道怎么看同时在线人数,不知道屏幕对面同时在凝视她的到底有多少人。身边也没人可以和她分享这个喜悦。丈夫一早就出去打工了,她不敢打电话,怕扰乱对方的工作。

直到下午,英姐才向粉丝们“请假”:“实在是受不了了,一早儿上的厕所,现在好几个小时了。”实际上,厕所距离座位不到一米,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一只无形的手按住了她,她一刻也不敢离开镜头前。晚上10点,丈夫回到家,英姐才对着镜头大口吞咽着当天的第一顿饭。

到了直播的第18小时,英姐的直播间里还有几十个粉丝在留言区说话,她不舍得关掉直播,“得来不易的热门”,她反复强调。

有粉丝在评论区劝她:“英姐,你别播了,休息吧!”还有人出主意:“你明天早上5点钟再播吧,那时候人多。”英姐决定相信这个说法。

直播关闭后,界面上显示:本次直播共有10.2万人次观看。这是到达北下朱以来,英姐直播间里人数最多的一次,她对着屏幕,突然哭了出来。过去的几个月里,她也常常播到凌晨,直播间的人数通常是个位数,最后会变成她一个人,“会不会还有一个人给我作伴呢?”英姐喃喃自语。

第二天凌晨5点,和往常一样,英姐在狭小的出租房中醒来,开播。这个不足10平米的房间朝北,阳光好不容易钻进窄小的窗户,又被空调挡住。整个北下朱收纳了上千个这样的格子间。格子间里,因为疫情、负债、失业……刚来北下朱的主播们各有各的“不幸”,“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愿他乡万里行。”在第一条视频作品里,英姐念出这句话。

这天,结束直播后,英姐满心欢喜地来到供应商的店铺前。作为主播,英姐只负责销售,而生产、发货、售后等环节都是北下朱的供应链来做,她的店铺挂的也是供应商的链接。

她想知道自己卖了多少单,结果是,700,不是预期中的几千、几万。“小爆”,英姐这么评价。

但“爆单”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吉林英姐起来了。”北下朱的直播群里,很快有人通报了这个消息。路人开始有人和英姐打招呼:“英姐,看你爆单了,昨天晚上卖了几万单吧?”

英姐如实报出了数字。对方马上换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就几百单?!英姐我想揍你,这么大热门要是给我,我要卖老多单了。”

但即便是700单也卡在了供应链环节。

爆单往往意味着毫无预兆的巨大销量,厂商来不及生产、供应链也来不及发货,粉丝们迟迟等不到商品。英姐只好在直播间说:大家如果等不及了,就退货吧。

结果,这次爆单退了92单。除此之外,平台要求主播48小时内发货,没能按时发货、又退单过多也会导致主播的信用分降低。

不明所以的人们祝贺英姐爆了单。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次爆单的“后果”。

“都过去了,不想了。”英姐说。

风口

英姐是吉林人。原本在老家,她和丈夫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烤地瓜,晚上8点收摊,不算家里盖房子欠的近20万,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后来,吉林“新城市建设”禁止摆地摊,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生计。雪上加霜的是,去年秋天,英姐的父亲生病了。躺在医院时,钱是等不了的。债务又多了几万块。

年初,英姐无意间下载了一个短视频App,一位在北下朱做直播带货培训的老师介绍:“有这样一种生意,只要一部手机,在家就可以日赚千元以上。这里是草根逆袭的天堂……”

老师的视频里,口红、本子、发饰……小商品们堆积如山,按斤售卖。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视频得以广泛传播。

大部分主播都是被这些视频召唤到北下朱的。曾在北京创业的小晨也看到了这些视频,再加上北下朱是全国最早复工的市场之一,他选择到这里创业。来自河北的张涛,曾经是一所培训机构的校长,因为疫情的原因,学校资金链断裂,他打算来北下朱赚钱还债,每天5点钟起床,专门卖雨伞。

5G大楼也聚集了一批主播。有人说,相比于北下朱村,这座大厦“有点北上广的意思”。这是一句自嘲——在北下朱,北上广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代名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初中或小学毕业,不具备雄厚的资金。一个带着东北口音的中年人说:高学历创业人才都在北上广,像我们这种学历比小学稍微高一点点的,就只能来义乌。

相比于北上广,北下朱最大的优势在于“低成本创业”。房租才是关键。5G大楼的办公室2000块一个月;一间房子1000多块。

复工早、成本低,但更重要的是风口,这才是主播们选择来到北下朱的原因。直播的风口、带货的风口和北下朱的成名牢牢聚合在一起,关于头部主播一天赚一套房的传说也让人充满期望。

钟永平是北下朱最有名的老板之一。村口巨大的“北下朱:直播网红第一村”广告牌,就是他的创意。他的供应链店铺是北下朱曝光率最大的秀场,店里挤满了的主播,直接举着手机扯开嗓门吆喝。网红们会主动来他家店门口跳骑马舞,甚至有人租来一辆劳斯莱斯,专门停在他店门口,当然都是为了拍段子。

夏天的傍晚,店外是吵闹的音乐,围观的人群、卖力表演的主播。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窗,钟永平坐在店的角落,用非常低的音量说话。店里是安静的,只有打单机吐出一个接一个订单。

“他们这样是不赚钱的,”看着窗外舞得起劲的网红们,钟永平说,“我们义乌就是简单粗暴卖东西。在北下朱十几万粉丝有什么用呢?”

北下朱没有头部主播,没有李佳琦和薇娅,也没有坑位费。爆单是检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但爆单又像买彩票一样,没人知道下一个是谁。

但不管是谁爆单,最终还是要取货,受益的总是提供货物的商家和供应链。不时有主播来到钟永平的办公桌前,他也总是底气十足地鼓励对方:“只要按照我的思路去拍,按照我设计的去做,很容易爆单。”“在这个村里面什么季节卖什么货,没有人比我更清楚的。”

用钟永平的话概括——北下朱不是“人带货”,而是“货带人”。流水的风口吸引了一批一批的人,但是北下朱卖的东西,总是那几样。

7年前,钟永平在北下朱租了第一间房。当时的北下朱虽然被称为“地摊第一村”,但却空荡荡的。很多店铺都没租出去,只能当仓库用。

地摊第一村野蛮生长着,还带着一点江湖气,人们成立了四大派系,加入师门需要拜把子、认兄弟。大家聚在一起,谈统一的内部价,倒买、倒卖。草莽的江湖也有不少规矩,同一师门的兄弟哪怕资金不够,都可以先把货拿走。有好产品,同门成员享受更低成本价;有好项目,也会优先考虑找同门合作。如果哪个人的徒弟山寨了别人的货,他的师父还要出面干涉。“这是江湖规矩,讲义气,义字当头。但现在干微商、淘宝,哪有那么多套路了。”一个派系的商家感叹。

有些习惯维持至今,商业联系与熟人经济,让北下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金融系统”。也是从那时起,风口、爆款就与这个村相伴而生了。2014年,微信兴起,北下朱摇身一变成了“微商第一村”,“其实都是换汤不换药。产品还是江湖地摊的产品,人还是这批人。”钟永平说。当时,他是北下朱微商会会长。

2018年,村里子玩短视频的人多了起来。钟永平就在北下朱的村口挂上了“直播网红第一村”的牌匾。他已经深谙“炒作”第一村的方法。地摊第一村是名副其实的。但是到了后面,炒作就变得更加重要。“要不停地去对外说是第一村。这样的话,货源、创业者才会挤到这个村里。”

只是钟永平也没料到,“网红第一村”这么快就名副其实了。“疫情成就了北下朱。”他说。

秘籍

一个外来者,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进入这个网红第一村的生态。

二维码是通往北下朱的密码。所有店铺会直接把二维码放在牌子上,进了店铺的门,不管生意成不成,先扫两个码,一个素材号,一个微信号。

北下朱到处是撕拉胶带的声音,每天无数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这个村落占有着义乌全国最低价物流的红利。也正是如此,北下朱的商品可以做到九块九,还能包邮。

人与人的对话像是开了扬声器。街上的人们用同样的场景表演:女主播坐在豪车上,把几十个红色糖果状的压缩毛巾扔进盆里,大嗓门“威胁”:“九块九包邮!你不买,我把这辆车送给你!”时间久了,连日常说话也要提高分贝。来做主播的甘肃姑娘杨犟犟花了好久才适应这种属于北下朱的嗓音。

街道偶尔会堵得水泄不通。路上,时不时会有两个路人突然在路上大声吵起来,旁边一个人拿手机拍摄——他们大概率是在拍段子。

段子多是复制的。主干道上,一个穿着花色衬衫、松松垮垮的哈伦短裤的男人在人群中跳舞。他跳的是一首旋律简单、歌词直白的平台神曲《兄弟想你了》,他努力让自己和原作者保持同样的穿着、舞步,甚至用黑色马克笔给自己画了络腮胡。

以前,北下朱最有名的段子是王哥泼水。王哥是个身材健硕的中年男人。在他的店里,有人拿货被拒绝,突然,一个男主播青筋暴起,跳上前,大吼一声:你不敢卖我敢卖。

王哥二话不说,直接把一盆水泼在他的身上。男主播夸张地在地上打了个滚。周围一圈人见怪不怪,只是拿起了手机,把这个过程录下来。

5月的时候,泼水的段子曾经让一些主播上了热门、爆了单。夏天的北下朱,同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很多新来的主播来王哥店门口等待被泼——这成了北下朱的打卡项目。最忙的时候,王哥一天要泼上百人,店门前总是湿漉漉的。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里,连怀孕5个月的孕妇也来排过队,等着挨泼,最后被他拒绝。

夏天过去,泼水段子的热度也降了下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被浇一盆冷水,更重要的,泼水视频不再能让主播们上热门了。

模仿,便是北下朱的成功秘籍,一个段子火了,第二天,所有主播都会用同样的方式拍一遍。一样产品卖火了,所有人都会蜂拥而上。

可刚来到北下朱的时候,英姐连微信都不怎么会用。她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她的老师,那个用视频向她介绍义乌、并保证能赚钱的人。英姐交了3000块的学费,报名了培训班。

在老师的建议下,她借了几千块钱,买了一台iPhone,她给手机贴了膜,又录了一个视频记录买手机的过程。视频里,她用浓重的东北口音抑扬顿挫地说:我会爱护命一样爱护它(手机),甚至还留下了眼泪。

老师告诉英姐:你要找准定位。英姐认真听从,给视频配上了苦情的音乐,每个视频开头都会做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来自东北吉林的70后,封面标着“负债20万,吉林英姐闯义乌”。

评论区有人发了几张截图,里面是相似的标题:“21岁小伙负债18万,河北小伙闯义乌。”“负债(50万)东北小伙闯义乌。”有人质疑:“怎么都是负债呢?……都是一个套路!蹭流量!”英姐不恼火也不解释,只是回复对方:加油。

英姐着急的是自己对卖货一窍不通,而培训班上的同学,有人卖过衣服,可以把布料的成分介绍清楚。英姐很羡慕,看到别人卖什么产品她就跟着卖。——这正好是属于北下朱的诀窍。

她每天都去市场转,走进店里,问问最近什么好卖。北下朱另一个特点是便利,层出不穷的尾货市场、库存街等待着主播到来。在这里,主播可以每次只拿一个样品,卖火之后,再去找店家订货,不需要考虑库存的问题。

正在拍段子的两个主播和英姐打招呼。一个人很神秘地对英姐说:“我有个老乡,最近火了个段子,180多万的播放量。你知道是怎么拍的吗?”

他自问自答:视频配上悬疑剧常用的音效,虽然还是去拍进货的过程,但要用一只手指捂住一半镜头,“这是揭秘视频。”

实际上,这种揭秘视频并不新鲜,主播小晨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拍过了。当时,小晨看到其他主播卖了四千多条“冰丝抖抖裤”,马上模仿。他向老板询价,因为老板并不欢迎拍视频的人,担心这些探店视频暴露底价,所以小晨和同伴只好偷偷录像。

没想到,这条视频很快上了热门,小晨卖了1000多单,赚了第一桶金,有几千块。

小晨学了前人的内容,后人又学了小晨的形式。这几乎是北下朱的信条——不需要当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在北下朱,从没有“过时”这个概念,“第一个人吃肉,你跟在后面喝汤也是不错的。”一位主播曾经这样总结。

不论是产品、段子,内容、形式,北下朱的种种像病毒一样被复制,有人会大声宣告自己手握秘籍,并“大发慈悲”地告诉所有主播。

8月,义乌的网红大会上,台下坐满了人,甚至没有站立的位置。演讲者突然发问,“我们中国人最擅长什么?”

“模仿!”他很快揭示了答案,“那么我们现在明白一个道理吧,只要模仿,其实就能成功!每天刷到的作品的播放量,只要有50万个赞以上的,把这个视频保存下来,原模原样地模仿它。”

北下朱主播们心照不宣的“秘籍”被他说了出来,末了他用诗朗诵结尾的语气做结尾:“模仿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离开

尽管英姐也知道这个叫做模仿的“秘籍”,但收效甚微。

10月那次“小爆”之后,她又陷入了长久的沉寂。对着镜头,屋子里只有英姐沙哑的声音。屏幕里,直播间人进进出出,却不见下单,她感到无助,“我的介绍就特别苍白无力。”

甚至,因为不熟悉平台规则,英姐之前在直播的时候提了一句“联系主页客服”。结果,她的账号被封了两天。

听到这个消息的英姐哭了,老公也拉着她,说,不干了,咱们打工包快递去。

实际上,一直以来,为了生存,英姐和丈夫都在另寻出路。在镜头前,她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创业者。而她的另一重身份,则是打零工的人。

北下朱一公里外有几个仓库,快递盒在流水线上被装货、打包,被停在门口的大卡车运走。英姐在这里打工,工作很简单——数120粒红色糖果状的压缩毛巾,装袋、封装,贴上快递单。但数数需要全神贯注的两分钟,稍有走神就只能重新开始。

一上午,3小时,英姐装了83单。英姐估计着,三毛钱一单,也能赚二十多块。她去找老板结算工资。老板大手一挥,抹了个零:“83个,那就算80个吧。”

我问英姐:这三个怎么不算了?英姐说:“不算就不算了吧。他给我多少钱算多少钱,我从来不问的,我干的活合不合适,我都不管,只要我有的干就行。”

在劳动市场上,这份零工供过于求。但老板会给英姐留着活儿。平时,英姐会背一个灰色的旧书包。有一次,朋友告诉她,自己在打包压缩毛巾的时候,偷偷塞一些到包里了。英姐知道后,每次都特意不带包,担心被人误会。

正在打包的时候,手机提示音响了一次:您有一笔新的订单!英姐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在这个时候,她的身份又恢复成了创业者。

英姐最终没有听老公的话,被平台封禁两次后,她很快平复了心情,照常发着段子。有粉丝问:英姐这两天去哪了?她也只是说一句:“说了不该说的话。”

但她偶尔会想起在老家的日子:卖地瓜的时候,她不怕累,多走几步道,能够达到一个好一点的收入。“但是在这里,有劲使不上。”

一次,坐在货车上,英姐突然问:“你觉不觉得,我像鲁迅笔下的一个人?”我顺着主人公开始细数,当听到“孔乙己”的名字时。她停住了,鼻子皱了起来,眼泪顺着脸颊的皱纹漫开来。“我又想起来范进,那个疯掉了的被他丈人打嘴巴的范进。他们是不是有点可笑,甚至变态了?”

她努力解释,“(他们是)大环境下生活的一个小人物,他受环境所熏染,他人格扭曲了。他没离开这个大环境……”

英姐站起身来比划:“我们来创业这些人,就是在风口浪尖上起伏。幸运的话,后面有个大的助推,就能够让他浮出水面,不至于淹没,不至于窒息。”她又把手放在脖子上,“如果说运气不好,体力不支,慢慢地就淹没掉了。”

北下朱的早晨是安静的,没有人停下来,也没有人注意到这段对话。她抹了一把眼泪,挤出了一个抱歉的微笑。那是她常有的笑容,不管是被调侃爆单不成,还是直播间里有人批评她,她都会努力扯上嘴角,眼睛眯成一条缝,用这种无奈的微笑向对方释放善意。

英姐很羡慕小晨,他在北下朱像一个成功的模版:努力,直播间24小时在线,为了段子效果,会让别人一巴掌把自己的眼镜扇到地上。最重要的是,他在这里赚到了钱,还买了一辆新车。

但连续爆单的小晨也陷入消沉。原本他招了几位主播,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每次直播的时候,五、六台手机同时放在面前。新来的主播会来“投奔”他,管他叫“师父”。小晨会协助新主播拍摄,新主播也可以拿到店家给小晨的优惠价。小晨这样计划:主播每卖出1元,抽成5毛。

这种约定是松散的,没有合同。所以当销售量变大,利润变成上千或者上万时,一些徒弟难以接受这种抽成,有徒弟走了。

小晨开始考虑:怎么才能留住人?要不要签合同呢?情绪波动变大,镜头里的他不再像往常那样兴奋。而这一个月,爆单的运气似乎也用尽了。他偶尔去外面喝酒,停播一天,别人就会说:你看小晨50万粉丝了。小晨飘了。

“谁不想爆单啊?你说这世界上有人不想挣钱吗?”他陷入了瓶颈。

不只是他,入冬之后,北下朱最热闹的那家钟永平的店也不在了。

曾经吸引创业者们来到这里创业的,是北下朱的低租金。小晨在五爱库存市场的公寓,一个月房租1000块钱,原本一排房子都是新来的主播,但他发现这里的住户流动性特别大,对门平均三五天就会换人。房东告诉他,因为生意没起色,很多人连1000块的押金都不要,就提前离开了。

而迫使在北下朱待了近十年的钟永平离开的,也是风口到达顶点时高涨的房租:“房东们真是‘喂不饱’,看到我生意做得好,去年三十万,今年马上涨到了七十万。”

钟永平把店搬到了几公里外的新社区。那个他参与创造的牌子:“网红第一村”还在村口吸引下一波创业的人。北下朱还在流传着“白天开三轮,夜里开豪车”的传说,只是没有人能分清楚,开豪车的到底是不是主播。

命运

11月的时候,英姐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她的丈夫也决定离开义乌,去苏州打工。

这时的英姐离开东北老家已经8个月。她收到老家发来的一个包裹,黑色塑料袋里是一床被子,还有一个比脸还大的馒头,她对着镜头咬了一口,咧嘴笑了。

生日那天,她把3台手机平铺在床上,然后脸靠在床边,接听父母的电话。她自己不记得这一天了,但是远在东北的、80岁的父母,还记得。北下朱的朋友也给她买了生日蛋糕。那是她第一次这么隆重地过生日。

在北下朱收获了很多,友谊、见识、经验……但是她最想要的东西——爆单,却没再出现过。

英姐又参与了一个团队,拜了师父。师父告诉她的方法也没有带来更多的播放量,但她还是选择相信对方,因为她听说,对方在这里“赚了一百多万”。

看到英姐总是不爆单,周围人也给她出主意:“英姐,你得换个套路,别老说负债、负债了,你就说赚到钱了。”在豪车上拍视频是北下朱常见的套路。站在豪车旁,装作车是自己的。一个双方都知道的骗局,录视频的人知道这是在“装阔”,看的人也一笑。

但英姐不愿意“装阔”,“因为没赚到钱,因为是假的呀。”她说。

而现在,她的直播间里聚满了想要创业的人,他们经常出现在直播间,和英姐闲聊。

这也渐渐成了英姐的烦恼。粉丝喜欢听她讲故事,喜欢和她聊天,但是英姐一想要卖货,直播间的人数就变少了。她吸引了一群想来创业的人,但她自己的创业,还没见出路。

在北下朱采访的最后一天,英姐听说我想要去横店,她突然问:我可以搭个顺风车跟你一起吗?

我感到意外,却也理解,当时选择来北下朱,也是英姐和丈夫的一次冒险。他们夫妻二人早就想过南下,对他们来说,未知的南方象征着“公平、平等,不靠关系”,那个他们一直向往的氛围。南方的游戏规则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残酷,却充满诱惑。

我们一起出发,从出租车上下来,已是傍晚。英姐望着新的城市,兴奋地计划着晚上的直播。问她为什么想来横店,英姐说:很多人说北下朱“一夜暴富”的梦,就像横店群演都想成为明星一样,“有机会我一定来看看这些当群演的人。”

就像当时和丈夫拎着箱子走下北下朱附近火车站的台阶一样,这时的她也在寻找一个新的机会。

只是当她看到酒店的花费之后,马上开始懊悔。想到自己今晚没法卖货,第二天早上也不能去打工,她突然仰头,说:要不回去吧。

另一个梦,就这样,也突然碎了。

 

本文转载自每日人物(ID:meirirenwu),已获授权,版权归每日人物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12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