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被吐槽“卖剩菜”,人均消费超100的西贝“功夫菜”是智商税吗?
被吐槽“卖剩菜”,人均消费超100的西贝“功夫菜”是智商税吗?

单靠扩张门店数量钱越来越难赚,西贝贾老板早就开始筹谋将西贝国际化、麦当劳化,还要把零售做强做大。

橘总

Vista氢商业

2020.11.03

图片来源: 西贝莜面村微博

人均一百的料理包你们吃过吗?

“贾国龙功夫菜”是西贝新希望,前几天把第一家旗舰店敲锣打鼓地开在北京。

在这里,菜是好几天前做的,吃之前是冷冻的,直接装在餐盒里加热的端上来的,这顿飞机餐人均100+才能吃饱的。

就这?大众点评已经怨声载道,本着实践出真知的精神,我打算在公司报销的前提下一探究竟。

毕竟听起来就是智商税的东西,不报销就真没有体验的机会了。

“我们不做菜,我们只是剩菜的搬运工”

贾国龙功夫菜选址就带着悲剧色彩,原来干不下去的西北酸奶屋被改造成了天外飞仙“蒙古包”。

我刚抬手拍照,一身鲜红的小妹马上把我招呼进店里,三个小红人迅速将我包围,倒水收垃圾问口味,搞得我差点社恐发作。

来自网友的近距离拍摄

这次贾老板号称开辟八大菜系,但菜单上有的菜系只有一个菜勉强撑住场面。哦,原来八大菜系是八道菜的意思。

听说以后菜品能增加到100多个,只不过不知道这功夫菜还能不能等到以后。

据服务员小哥介绍,所有菜都是一人份,每道50元起步。“只点一个有点油,我建议再点个青菜。”于是我不情愿地点了一盘价值30块钱的西蓝花。

人均100元才能勉强吃饱,体现出西贝对世界粮食危机的未雨绸缪。

(菜单上看着挺实惠)
(网友:小到想一巴掌打翻)

下单以后小哥端来几个试吃小样,包装倒挺别致。

西红柿牛腩正如网友所说是兑水番茄酱的重工业味儿,酸菜白肉按东北话讲吃起来“水了巴嚓”,而贾总精心研发的咖喱鱼蛋和便利店里卖的不相上下。

结束没有灵魂的试吃,等菜过程我仔细端详着贾老板的装修品位。

对面是个加热糕点的透明玻璃房,一排冷藏柜码满整整齐齐的餐盒,每一列标记菜系名称。

餐厅中央一根通天排气筒连接着巨型版711微波炉,外扣白色塑料大棚。UFO造型蒙古包体现了贾老板对智能化和高精尖的向往,但这里不是科幻片,而是灾难片。

怎么形容呢?就像人类进入AI时代,我们都是粮食危机的幸存者,所以只能吃几百年前祖先留下来的速冻库存。

当我沉浸在这末世气氛里无法自拔,我点的酱香板鸭直接加热完放在锡箔盆里端上来了。

刚尝了一口,我就想重金求一张没吃过这鸭肉的嘴。鸭肉回锅的痕迹不要太明显,油是真的油,有种把隔天菜再蒸一遍的“水”。

不难吃但也不好吃,如果在万米高空上吃绝对是豪华大餐,但在消费人均过百的旗舰店感觉智商被冒犯:

这跟在火车上卖的特产酱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我60块?

“我们的特色就是没有后厨,不点明火。菜都是中央厨房做好,然后零下40度冷冻的。”

据上菜小哥描述,现在中央厨房在平谷只能辐射京津冀,未来还要在海南再建一个。

我表示疑惑:为什么要冷冻再加热呢?

“这样携带非常方便,在家不愿意做饭可以直接加热,招待朋友也可以,出门玩可以带着。”

看来贾老板还是不懂打工人的累,我们但凡能叫个外卖送热菜,都不想踏进厨房半步。

这一刻我悟了:让消费者能在地面上享受吃飞机餐的感觉,才是这家店真正的科技感。

小哥继续给我讲解,之所以叫“功夫菜”是因为精选食材、大师熬制。

但大众点评上这店开局只有3.5分,大家明显没觉得这饭店下了功夫。

“为什么我下馆子还吃不上现做的、热乎的?”这是人们最大的疑惑。

另外还有吐槽分量少、菜价贵的,沿袭西贝的“不良传统”,即便是创新贾老板也从不打算用实惠与民同乐。

越吃越如同嚼蜡,在失去所有耐心之前,我准备打包给办公室姐妹们品鉴,毕竟个人感受很主观。

结果店员小妹告诉我:“必须用明火加热,微波炉热量不够,热完里面还有冰碴呢。”

刚才跟我说它很“方便”,就这??

小妹反复和加热工确认,最后还是遗憾地告诉我,除了煲仔饭所有菜都不能放在微波炉里。

我终于明白贾老板这顿饭我是没资格吃的,它更适合有家有室有厨房的中产阶级家庭。

看我不打算下单,小妹努力推销“镇店之宝”煲仔饭。试吃之后我保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做熟冷冻再加热的胡萝卜简直就是黑暗料理,回锅米饭的干涩口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坐飞机时“因为没要面而后悔”的人都深有体会。

这道死亡煲仔饭彻底拉垮之前仅存的服务好感,我匆匆买单,打开遮光板,收起小桌板,结束这趟末世灾难之旅。

贾老板的花式操作,这次能成吗?

疫情期间瘦死的马相继倒下,但就属西贝这只胖骆驼叫得最惨。

“春节损失七八亿,给员工开资就要1.5个亿,账面上的钱撑不过3个月了!”

会哭的孩子获得浦发银行4.3个亿的信贷,其他银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因为疫情破产的、失业的大有人在,但贾老板大锅一甩,反正有人兜着。

西贝不仅顺利而且健康地活下来了,并在2月开始涨价。

但一看海底捞涨价被舆论围剿骂成筛子,贾老板眼看形式不对马上掉头主动承认错误:“这时候涨价,不对。”并推出满100减50的优惠表示歉意。

黑料接连不断,贾老板再接再厉,又添一把火。

9月7日贾老板发言:“我们是715、白加黑、夜总会”。

这次骂战西贝成为主角,大家咒骂“周扒皮”西贝早晚倒闭,撂下狠话从此封杀西贝。

但贾老板也不在意,他的发言从来都是一意孤行,爱咋咋地。不上市因为“没自由了”,不降价因为“会让品牌掉价”。

毕竟他把一个西北菜小馆开成300多家门店的中餐巨头,屹立不倒27年,这让他说话很硬气。

但最近几年他也开始慌了。单靠扩张门店数量钱越来越难赚,疫情风险敲响警钟,贾老板早就开始筹谋将西贝国际化、麦当劳化,还要把零售做强做大。只不过从此踏上漫长的快餐水逆之旅。

2016年西贝燕麦开了3个月,卒。

2017年麦香村开了3个月,卒。

2018年超级肉夹馍原地踏步,2019年酸奶屋艰难维持,2020年主打家常菜快餐的弓长张胎死腹中。

他的快餐店死得快无非两个原因,吃得不好和吃得不值。

贾老板想占领快餐高地,却还一股子高人一等的架势。肉夹馍单价30起,喝酸奶不消费个百八十走不出去。

把头扎进快餐界使劲吆喝,屁股却还高高坐在云端里,或许在西贝“消费家庭群年收入都在40万以上”的定位里行得通,但吃快餐的人不买账。

看看西贝的同行,海底捞新开的十八汆面馆直接把人均消费降到10块以下,新孵化的“饭饭林”和“秦小贤”也走平价快餐路线,海底捞来势汹汹地要在低端市场捞一把。

后浪强势在搅动餐饮市场大潮:文和友能排到2万号,翻台率是西贝的2倍还多;营销鬼才老乡鸡已经闷声做到快餐界顶流。

只靠西贝莜面村在发力的贾总做快餐屡次翻车,他能不慌吗?

每年一次烧钱折腾,然后迅速翻篇。这新开的功夫菜也是贾国龙的焦虑产物。

你们说我菜品少,我整个八大菜系,快餐不行,那搞速冻零售。听说功夫菜11月1日上线美团、饿了么外卖,直到目前还无法下单。除了直线下降的口碑,命数仍然未知。

无论如何,在功夫菜这里人们看到的还是西贝的老样子,贵而不值

但面对这种质疑,贾国龙从来是唱反调的:“我觉得值。”

“莜面都是有机的”“拌面筋的醋都是7种水果调制的。”

功夫菜的噱头比莜面村更胜一筹:不仅食材好,做好了还给你冻上再给你热好,多用心!

不知道这次贾老板能不能圆梦快餐。

就凭人均过百的“飞机餐”,你答应吗?

 

本文转载自Vista氢商业(ID:AhGirlsDaily),已获授权,版权归Vista氢商业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15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收藏